到了清朝中叶,乾隆皇帝崇尚书法,一时之间,文坛上涌现了许多具有革新精神的杰出人物。如金石学大家,“扬州八怪”之首的靳农,更是一位很有价值的人物。
金农为清中叶文坛的贡献,是他开创的“漆书”(又被称为“金农体”),具有浓重的漆墨色彩,笔法有刷子般的笔触,所以很受欢迎。“不愧是扬州八怪!”
金农,一六七七年-一七六四年,浙江杭州人,号冬心。金农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各方面的大师。同时,他在音律、鉴赏、收藏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
清中叶以来,由于乾隆皇帝的大力推进,书法事业蓬勃发展,碑、帖、传、创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金农和郑板桥是当时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同龄,在书法艺术方面,都提倡大胆革新,做出了别人无法取代的杰出贡献。
金农和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中坚,是“扬州八怪”中最杰出的两位,是后来人们把二人并列的两位。
郑板桥在书法上的造诣主要体现在他所开创的“板桥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而靳农先生所开创的“金农体”,又和“板桥体”齐名于清代文坛。
金农所作的“漆书”,其字体与隶书相近,为隶书的变异体。它的墨汁是黑色的,就像是“馆阁体”一样。结体紧密,用笔方正,横而厚,一撇一尾,极具个性。
尤其是横向的线条,苍劲有力,像是一把画笔,从左到右,一气呵成。在书法方面,“横行竖”,“大”“行”,“小”,与“大”、“小”相类似,给人一种疏朗、肃穆之感。
任何一种书法的革新,绝不是凭空杜撰,无中生有,而是吸取前人之长,然后加以消化,再加以创新。
金农的《漆书》,吸取了《天发神谶碑》的雄伟壮丽,《禅国山碑》的飘逸飘逸,《龙门造像》的方正刚劲,最终将漆书的意象和神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金农所著的漆书中所用的笔墨,就可想到宋朝时米芾“刷字”的典故。米芾的“刷”、“金农”的“漆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快慢之分。
米芾用毛笔刷写,就是用草书书写;而农夫刷出来的字,则是一种带有隶书特点的楷书。但这一书体与传统的楷书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把它归为楷书,未免太过勉强,“金农体”则更能显示出他独有的书法风格。
纵观靳农画画,不难看出其妙,不仅在于用笔、形体、结体,而且在于用墨。每一句话,都带着一股浓浓的墨香,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在方家看来,金农的漆书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考究的,而这考究的重点,就是在用墨的神韵和布局上,以求营造出一种雄阔的气象,把书法提升到一种高古之境
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他的画作。金农是著名的梅花画家,他的作品有《铁轩疏花图》、《腊梅初绽图》。他的梅花,和漆书也有联系,梅的树枝的刚劲,都是从他的漆书中延伸出来的。
金农的绘画书籍,是初学者所不能仿效的。这是由于初学者常常注重形式,对于神韵的掌握不足,这样很容易造成“金农体”的死亡。
“金农体”的鉴赏,重在神韵,而不是形式。他的笔法看似独立,但却给人一种笔势相连,气韵天成的感觉,这就是“金农体”能在清朝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