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延伸,也是现代主义美术精神的文脉延伸。”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虹约申美——刘海粟与两代上海美专绘画作品展”,正在朱屺瞻艺术馆热展。
1月4日,“刘海粟与现代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朱屺瞻艺术馆召开,沪上知名学者、画家、藏家齐聚一堂,通过回溯“刘海粟与现代美术教育”,探讨对当下的意义。
研讨会现场
身体力行,现代主义绘画的倡导者
112年前,16岁的刘季芳在虹口“上海图画美术院”《办学宣言》上第一次签上了脱胎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古名句的新名字——刘海粟。从此,“刘海粟”这个名字便与“上海图画美术院”一起,及至改名后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载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光辉史册。
“刘海粟倡导的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以及精神,一直流淌在两代上海美专人的血液里,也对海派美术有着源源不断的影响力。”评论家、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说,“刘海粟推崇现代主义绘画,尽管刘海粟没有正儿八经在欧洲学习,但刘海粟曾经做过后印象派与石涛的对比研究,他认为中国在明清之际已经有一批艺术家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
展览现场,刘海粟8件代表性作品呈现他在国画、油画创作上的全面才华。其中,有刘海粟不同年代分别用油画和国画表现的黄山盛景;1955年创作的《洞庭渔村》4米长卷;创作于1962年的重要油画作品《上海庙会》,是将印象派绘画与中国写意画法相结合的产物。
刘海粟-上海庙会-92x72cm-布面油画-1962
在张立行看来,刘海粟艺术视野开阔,他的现代主义精神文脉延续至今,从展出的作品可见。“展览现场,观众可以体验上海美专的物理回溯,也能感受到精神回溯,即刘海粟现代主义的文脉。”
“刘海粟的艺术眼光非常好,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宣传梵高的艺术家,甚至比法国还早一年。”知名收藏家、刘海粟国际艺术研究会荣誉顾问陈利说。
中西融合,现代主义美术教育的践行者
作为第二代上海美专的代表性画家之一,知名国画家杨正新的作品也参展此次“虹约申美——刘海粟与两代上海美专绘画作品展”。研讨会上,杨正新回忆,“我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美专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当时的上海美专,有个非常好的教学特色:东西方绘画都教,国画老师有程十发、朱屺瞻,西洋画有孟光、周碧初、俞云阶,都是我求学的时候教过我的老师。还有教结构的张充仁,教色彩、透视的颜文樑,教水彩画的李咏森。有一半时间让我们画中国画,一半时间画西洋画。后来再分专业,我去了国画系,魏景山、邱瑞敏进了油画系。”而刘海粟给杨正新印象尤其深,“他画中国画完全是中锋用笔,手有点抖,左手挡住右手画,所以他的水墨黄山力道很足,笔笔中锋,笔都是竖起来的。”
杨正新-春江-纸本设色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硕士生导师、上海美术教育史研究专家蒋英直言,上海美专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从艺术创作的程度来说,最早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就是上海美专,它不光出书还有专报,很成系统。而从刘海粟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认知,包括他的书法功底等,可以说是中西融合最贴切最深入的,徐悲鸿和林风眠都不及他。刘海粟重视理论,上海美专的教学有大量的理论学习,他希望研究传统,也研究西方,再互相结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刘海粟的中西融合,从把书法功底运用到油画里就可见一斑。”
收藏家、上海公安学院教授金晓屏回忆自己与上海美专的情结,并表达了一个愿望,“想用数字化的手段复原最早的上海美专。”
开放包容,助推海派艺术发扬光大
和杨正新一样,知名油画家方世聪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上海的特点是开放、包容、多元。刘海粟先生最伟大之处就是包容,他是真正的现代艺术先锋,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回到当代美术教育,我们依然可以沿着这个路走下去,用真正的海派精神让海派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方世聪-祖国母亲-布面油画
当代画家、虹约申美展参展画家牛安十几岁跟着孟光学画画。“我算是初中毕业生进的上海美专,当时是第二名考进去的。在上海美专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说我们要有自己的个性,我们那时候就去听交响乐听爵士乐。”
牛安-四季-布面油画
刘海粟之女、国画家刘蟾也是此次“虹约申美”大展的总顾问。“父亲当时创办美专的时候,西风东渐,他用开放性的办学理念呼应蔡元培先生提出的‘闳约深美’校训。”
“上海美专的历史如果从乍浦路8号算起,到现在已经112年了。这么长的历史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教育、艺术故事,都是值得去挖掘的。”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远认为,应该深挖刘海粟先生的现代美术教育理念和机制。“整个中国美术教育还停留在师父教徒弟的老路上,多样化人才很少,可见还没有真正走进现代路径。刘海粟是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人才,而他近百年前的教育理念至今能够启迪现在教育。”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君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