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种可随时搭拆的“房车”——蒙古包。它是中国北方游牧部落民居的典型代表,经千百年探索形成现在的模样,能满足牧民在草原上定居和迁移的双重需求。是什么神奇的结构让看似简单的蒙古包能做到这些?让我们从“静”“动”两方面,一起参观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态安置:日常生活

太阳“钟表”:天窗

当我们进入蒙古包,第一感觉通常是:采光良好、空气新鲜。这些均离不开其穹顶结构,也就是“天窗”。可别小看这天窗,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作为蒙古族建筑的核心,天窗直接作用于牧民的日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时间。历史长河中,草原上的计时器不多见,所以日月星辰就是牧民参考时间的依据。时间可分“计时”与“纪年”。其中,计时是阳光通过天窗照进蒙古包时,牧民凭太阳照射包梁和包墙的程度,结合传统的十二地支来辨别时间。例如在夏季,当每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天窗,便是寅时(即3:00~5:00)。

关于纪年,是因为大部分蒙古包都会在顶部天窗边沿,标注干支纪年的标志——经自然光照射就可以判断年份。

这种利用蒙古包的顶部构造来计算时间和年代的设计,既能让牧民及时计划生产生活,又能计算出节气。因此,牧民们把天窗称作太阳“钟表”,这套方法也被称为太阳计时。

另一个方面是空间。天窗的直径,决定着整个蒙古包的体积。为达到起居、通风、保温的目的,天窗外沿与包梁的角度要精确到120度——这是数千年来,蒙古族先民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改进得到的最优角度。所以,蒙古包的设计与制作必须先确定顶部天窗的大小和形状,再进行适当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包包顶结构示意图(蒙古包俯视示意图)——计时纪年(绘图 / 王鑫 王赫德)

安全保障:“圆”

蒙古包的包身呈球(圆)形穹顶结构。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圆”象征圆满。

功能方面,除了承载、围护等基本功能,圆形还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这可从两方面讲。

其一,流线外形。包身的上半部分呈半圆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风向直吹,减少了风的阻力与摩擦力。而且,这样的外形不用承受负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蒙古包的作用。例如,大雪来袭时顶部不积雪,暴雨冲顶时顶部无存水,沙尘暴吹来时,沙土会顺着包顶“滑”过去……

此外,无论风从哪来,都会在蒙古包顶形成一个低压区域。因此,包内中心火位区的火炉非常容易点燃。

其二,弧形薄壁。蒙古包的外壁因组合式搭建十分轻巧,再加之曲面作用受力均衡的特性,加强了蒙古包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平衡。

因此,蒙古包的包身结构既可以将支撑和防护效果相结合,又可以抵御瞬时的冲击,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之需,还能抵御自然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包包身结构示意图——球形穹顶(绘图 / 王鑫 王赫德)

内部结构:传承发展

蒙古包的内部形式,自古以来就是圆形,其内部结构直接关系到牧民的坐卧起居。

从立体结构分析,主要表现有两点。第一,分区合理。蒙古包内部并没有实际的隔离,按照牧民的生活习惯,可以把其内部分为3个结构空间:一是内环的火位区,二是中环的活动区,三为外环家具区。

置物固定,究其成因可概括为3方面。其一,生活习惯,指男女之间的劳动分工,以及生产生活的便利。其二,宗教信仰,按传统,蒙古族人要将神像供奉在蒙古包的北方。其三,天气与自然因素,草原上的西北风较大,蒙古包里的炉灰都放在东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包搭拆示意图——分段组合(绘图 / 王鑫 王赫德)

随着蒙古包的发展,这个“圆”愈加完善,但整体结构未变。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勤劳、质朴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它伴随北方的牧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与辽阔的大草原一起,见证了北方游牧文化的兴盛。

撰文 | 王鑫 王赫德

责任编辑 | 陈琛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动静相宜 ——蒙古包结构中的科学奥妙》❖

现订购2025年

定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