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著名作家、评论家晓雪先生从文70余年座谈会暨手稿、作品捐赠仪式在云南省文联图书馆举行。此次捐赠的6部手稿与作品,承载着晓雪70余载的文学智慧、创作心血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是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雪,原名杨文翰,生于1935年,白族,云南大理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历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诗集、散文集、评论集36部和《晓雪选集》6卷。1952年发表人生首篇文章后开启了他辉煌壮丽的从文之旅,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凭借卓越的才华与不懈的努力,在文学批评、创作及书画等诸多领域纵横驰骋,佳作频出,成就斐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砥砺奋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先生发来贺信。贺信中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晓雪先生的敬重与赞誉:从晓雪先生70年如一日的写作坚守,到其作品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融合,再到对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发展的巨大推动,诚挚的话语,不仅是对晓雪文学人生的最好总结,更是对当下每一位文学创作者的激励与鞭策。

在座谈会上,众多云南知名文学嘉宾畅所欲言,从晓雪的文学风格、创作理念、批评方法等多个角度展开剖析,探寻其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意蕴与时代价值。回顾晓雪先生的卓越文学成就,深入研讨他的创作历程与文学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晓雪怀着对文学的赤诚热爱与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向云南文学艺术馆捐赠部分手稿和作品,这些作品让其70余载的文学征程徐徐展开在大家面前:从他青涩年少时发表首篇文章的欣喜,到在文学批评领域笔锋犀利、见解独到的峥嵘岁月;从创作诗歌时的才情四溢、诗意纵横,到挥毫泼墨于书画间的闲情逸致。作品见证了他如何用文字的力量,触动无数读者的心灵。

晓雪: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

回顾自己从文70余年的创作生涯,晓雪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总结:“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

故乡大理对晓雪70余年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云南的神话传说、民间文学资源非常丰富,从这个原点出发,我们可以创作很多的题材。我写的诗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大黑天神》《蝴蝶泉》这些都是来自民间传说。”立足于大理,晓雪先后创作了《洱海之歌》《苍洱新曲》《花甸坝诗草》《苍山洱海》《苍洱四景》以及《播歌女》《蝴蝶泉》《望夫云》《美人石》《飞虎山》《羊龙潭》《小鹦哥》和《大黑天神》等百余首诗歌,字字句句都是对那片山水的热爱。

“今天座谈会上很多同志对我的作品评价比较高,但是我觉得我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写得也不够多,不够好。”

晓雪的谦虚语言更加凸显他一生为“爱”而诗作的初心。

开屏新闻记者 晋娜 文 通讯员 董军 摄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