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一日葬”——即在老人去世当天完成火化和下葬 (或者引伸为当天下午去世,第二天即完成火化下葬)的新型丧葬模式,悄然在社会中兴起,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尤其是某些特殊家庭的选择。

这种简单高效的丧葬方式,与过去繁琐的传统丧礼形成了鲜明对比,既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也引发了关于“孝道文化”的广泛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难以抽出几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来操办传统葬礼。

去年5月27日,山西太原中北大学的一位学生因奶奶去世,向学院请假回家奔丧5天,但最终老师拒绝申请,称“最多三天”。请假截图在网 络流传后,网友纷纷指责学院老师没有人情味,引发舆情。还据报道,某员工太奶奶去世,请假奔丧时遭领导拒绝并嘲讽“关你什么事?”……

据我所知,我老家办丧事的习俗一般是3天。但据我了解,在湖南某地,丧事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以上,即使不做法事,也需在家中放上这么久,这个时间取决于所谓“黄道吉日”……

这么久的时间,对于上班一族来说,那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般单位根本不可能能准这么长的假的。

这样的传统葬礼,程序冗长,名堂繁多,如守灵、仪式、丧宴等,已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格格不入。

可以理解,随着年轻一代的长大,“一日葬”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务实选择。

当然,之所以选择 “一日葬”,也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如葬礼的开支,包括灵堂布置、亲友招待、礼仪安排及墓地费用等,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一日葬”通过省略宴请和繁杂仪式,将开销降至最低,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人们能更专注于悼念本身。

其次,随着独生子女成为主流,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亲戚之间的联系日渐疏远。许多年轻人独自在外地工作,难以聚集亲友按传统方式举行葬礼。“一日葬”的简洁性更符合这种现状。

再者,现代年轻人对“孝道”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他们不再认为隆重的葬礼是衡量孝顺的标准,而更注重在父母生前多陪伴、多照顾。这种观念的转变,为“一日葬”的兴起提供了合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当然,对于 “一日葬”这种形式,就目前来看,还是有蛮多争议的,尤其是老一辈尚还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还是引来了很多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一日葬”是对传统繁文缛节的“优化”,符合现代生活节奏,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他们认为,孝顺父母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非通过一场耗时耗钱的葬礼来证明。

反对者则担忧“一日葬”让葬礼失去了文化内涵,变得过于冰冷、机械。他们认为,传统葬礼中的守灵、祭拜等仪式,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家族情感的维系。一场草草了事的“一日葬”,可能让家属留下遗憾,甚至忽视逝者的尊严。

那么,对于正悄然兴起的“一日葬”,它到底是文明的崛起,还是孝道的缺失呢?我们又如何在其中寻找平衡之道呢?

个人以为,“一日葬”的兴起,实际上是社会变革的缩影。快节奏的生活、经济压力的增加、家庭结构的改变,都让传统葬礼的复杂流程变得不再适应现代社会。这种简化形式并不代表孝道的缺失,而是人们在现实压力下的妥协。

在这种争议声中,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平衡之道。传统葬礼中凝聚的文化意义和人情温度依然值得保留,孝道也不应被仪式的形式化所取代。同时,我们也应理解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和生活压力,推动丧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简化丧葬流程的同时,可以保留一些有意义带有缅怀性质的环节,如守灵、祭拜等,让逝者在最后时刻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陪伴。

当然,至于采取哪种丧葬方式,那是个人的权利和选择,我们有必要尊重,不能搞一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