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4月24日电(记者 张捷)分得清“康帅傅”“脉劫”“王老古”,却在山寨手机应用软件(APP)上摔了跟斗。日前,大量山寨APP,尤其是购物类山寨APP充斥各手机应用市场,给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体带来安全隐患,引起各方关注。

山寨APP招摇过市 李逵李鬼难辨

“淘宝”“手机淘宝”“淘宝网”……通过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市场,记者搜索“淘宝”安卓客户端,出现了数百个与之相关的APP,除淘宝网官方发布的以外,其余的皆为第三方开发。然而,这些APP的名字大多包含“淘宝”二字,有的甚至直接取名“淘宝”,或加上“折扣”“精品”等吸引眼球的字眼,陈列在列表上供用户下载。

与此同时,这些软件的图标设计非常相似:两个名字都叫“淘宝网”的应用,图标都为白色的“淘”字印在橘黄色的背景上,两者的差别仅仅在于“淘”字字号的大小和橘黄色颜色的深浅。这两个图标与淘宝官方客户端的图标相差无几,虽然在评论里有用户说“此为山寨”,但这两个APP的下载量都接近1万次。

由于山寨APP不仅在名称、图标上高度模仿正版APP,界面设置、操作体验与正版APP也相差无几,让不少用户感到迷惑。网友“砾宝”说,有些山寨APP比正版还像正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也曾发微博称,山寨APP防不胜防!

购物类APP成山寨重灾区 安全隐患大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965亿元,同比增135%,到2013年这一数字将达13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购物类APP由于直接与金钱挂钩,成为山寨的重灾区。

一位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多年的创业者向记者介绍了一种他称为“很安全”的盈利模式:虽然山寨APP并非正版,但其销售的商品可链接到正版商店里的商品,用户在山寨APP里面购买,打开的是正版APP或网络页面,交易成功后卖家付给山寨APP开发者佣金。

与上述“搭顺风车”赚钱的山寨APP不同,不少山寨APP通过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等违法行为牟利,给用户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在广州从事手机互联网研究多年的张姓研究员说,国内用户早已习惯于免费软件,APP向用户收费的空间很小,因此一些山寨APP就通过借“大牌”名气,吸引点击率,在APP中植入链接和广告,转向广告主获取利润,在此过程中消耗了用户大量的流量。

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在2012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新增手机恶意软件样本超过17万款,同比2011年增长1907%,感染用户超过7千万人次。

张姓研究员说,由于恶意扣费的代码、插件经过APP的整体打包之后难以看出,不少用户在点击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激活了付费、扣费的程序。而不少山寨APP通常要求获得读取用户电话本、短信、卫星定位等隐私信息的权限,存在隐私泄露的安全隐患。

山寨横行折射手机应用市场困境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山寨APP泛滥一方面折射出手机应用市场监管不到位、用户维权意识不强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移动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创新氛围不浓的困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大多数手机应用市场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对第三方开发的软件商标、名称审核程度不一。上述张姓研究员说,对于一些希望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用户规模,提升流量,进而吸引风投或将平台出售,做“短线生意”的应用软件平台来说,显然不会花费过多精力对山寨APP进行审核、筛选。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赵方所在的科研团队开发安卓和苹果系统的手机软件。她说,由于是开源系统,安卓系统上APP的质量由开发人员自己把控,无论质量好坏都可以上载。而目前流行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各手机应用市场,仍缺乏管理者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的心态,在APP审核上并不严格。

此外,面对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络,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落在后面,一定程度上给山寨APP的横行创造了条件。赵方举例说,APP在哪个层面能使用用户信息,是加密使用还是全部获得,这些都没有规定没有管理。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管理部门要有前瞻性眼光。”中国互联网协会特邀专家杨孝文说,在问题刚萌芽时就制定好相关规定。而面对山寨APP带来的侵害,国人怕打、懒打官司,也助长了山寨行为,国人维权意识和维权决心都需要提高。

记者了解到,不少软件开发者也存在苦衷。一位开发者说,国内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薄弱,就算是潜心开发一款软件,做好了之后得不到保护,最终也难逃被大企业抄袭、吃掉的命运。相比之下,做山寨、玩擦边球“赚快钱”更实惠。

(原标题:大批山寨APP来袭折射手机应用市场监管弱创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