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际,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彭建梅,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探讨从汶川到芦山,慈善组织如何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主持人]这种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协调工作怎么样才能做的好?

[彭建梅]这种协调还是中间有一些像昨天我们在讨论会上提的,有一些救灾这样的联合会或者是这样的一个机制来保证。主要是信息的沟通,刚才前面讲到需求信息,这个事情就是说你在一线指挥部那边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实政府是比较全的,就是这些信息怎么样跟民间的信息对接。然后我们民间公益组织在一线,也有最细微的需求跟它汇总,这样的话信息的沟通可能就会更好。同时的话,在大的救灾过程当中,整个紧急救援阶段,我觉得有政府的力量、民间力量的配合,这种参与是不是不至于一个地方都去了,这个有一个信息沟通方面的问题。

[杨鹏]你所有的信息沟通是需要平台,这个平台需要特别的群体。比如说我们信息沟通开始以后,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介入这些群体,或者是政府的信息要有民间组织的人进去。比如说抗震救灾指挥部,它的信息发布是不是跟我们微信群的发布统一,这样会沟通起来。比如说我们的救援队排查村的时候,救灾方面政府是管大,比如说交通线、电要通,粮食要赶快送进去,别让他饿死。民政筹建的帐篷要进去,但是可能细到某个细节点就没有那么精细,比如说我们排查的时候,民政的帐篷来的时候,群众在自己在搭这个帐篷有落石的情况下,这样的话一下雨会出现滑坡,但是下面正好是安置点,然后我们马上通知政府,这个地方有危险,请政府派人过来再次检查,而政府反映非常快,就来检查说可能这个安置点要转移地方。所以这些需要各种信息源,政府不能面面俱到。你可以想到突然政府派出168人的队伍在排查,这个对政府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可能他没有这么多的专业救援人员。

[彭建梅]现在两个信息的系统,一个是政府信息系统,一个是民间信息系统,这两个系统要对接。

[邓国胜]应该是政府和民间组织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无论是救灾阶段还是重建阶段,我们都要有一个举措,这个是才重要。我常常建议说国家减灾委有34个成员,红会是减灾成员之一,但是对庞大的慈善组织来说他们没有纳入进来。

[杨鹏]对,我们要求成为成员。

[邓国胜]对,所以说要成为一个联合会,联合会要制度化的参与到减灾委,在各地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时候,他作为减灾委的成员之一,参加各种各样的讨论,分享各种各样的信息。不至于出现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说这特别的混乱,就可以避免这种混乱。也可以避免大量的志愿者、民间组织涌入,而政府不知道谁来的,因为日常没有这种沟通机制,最后就非常的混乱,到最后说就进行交通管制,你们最好别来了。包括灾后重建,如果没有参与机制的话,昨天青基会就讲到,包括建板房建在哪里等等这些,都不知道在哪。

(原标题:杨鹏:建议民间慈善组织成为国家减灾委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