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在选择酒器时表现出比选酒更多的耐心,但也有人并不如此,酒器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用来承载葡萄酒的工具而已。这样的观点虽不至于上升到是与非的层次,可要是你曾经抱怨或者疑惑过为什么一款酒会在不同容器中表现出不同风格,甚至给人以不一样的味觉感受的话,那么或许你已经开始体会到酒器的魅力,并逐渐产生了想要一套优质酒器的念头了

就算是初次接触葡萄酒的人也能轻松地分辨出不同品类的葡萄酒所使用的杯子的区别——红酒杯往往有着较大的杯肚,视觉上常给人以圆胖宽大的印象,白葡萄酒杯则看上去要更斯文一些,杯身显得修长而有弧度,但整体高度要比红酒杯矮一些,而香槟杯就好像一朵刚刚绽放的郁金香——如果再要细分,那么还能从中单独列出包括杯身更接近球形的勃艮第杯和杯身更修长的波尔多杯以及西拉杯等等,不过总体而言,这些杯子都表现出了相当多的共性,比如杯口常常呈现出收拢之势,并且从颜色上来说也总是以晶莹剔透为多见。

这些既有共性却又带着不同的杯子设计,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一款葡萄酒的色、香、味。但凡有些品酒经验的人都知道,观色是品酒的第一步,虽然装饰华丽、鎏金贴银一度是表现品酒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但在葡萄酒已经普及的今天,这些过分夸张装饰的炫耀意味早已经被实用所取代。闻香是葡萄酒和酒杯向持杯人献上敬意的第二步。葡萄酒的香气常常在和空气接触后才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而如何在让葡萄酒与空气进行更多接触的同时让其挥发得更慢一些,则是设计师们在设计酒杯时考虑的重要事项——将杯口做出收拢之势,便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记忆够强势、感觉够敏锐,或许你会感受到舌头不同区域的味蕾承担着不一样的工作,譬如舌尖先尝到的一定是甜味,而舌头中部两侧的味蕾则负责咸味和酸味的品尝。虽然这个论点如今正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但众多设计师却仍坚持以其来作为酒杯的设计理论基础。实际上,从理论角度来判断,经过精心设计的波尔多酒杯应该具有让酒液流向舌头中部,随后向四面流散,达到先尝果味、随后感受酒体酸度的效果。而在杯缘进行了外卷设计的葡萄酒杯则与之不同,据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酒液能够先流向舌尖,在品鉴了葡萄酒本身的果香和甜味之后,再感受其本身的酸度,从而达到口感上的平衡,而这一设计风格则多见于勃艮第杯。同样的理论和设计手法在白葡萄酒杯上也有表现,比如夏多内杯通常杯口内收,以便让酒液先流向负责管理咸味和酸味的区域,随后再布满整条舌头,让舌尖感受到甜味,整体呈现出白葡萄酒酸度与甜度的渐次交替,表现出白葡萄酒的层次感。

不过经过精心设计的味觉,有时候也会敌不过香气对于心理的暗示,很多时候闻上去带有热带水果气息的白葡萄酒依然酸度颇高,但品鉴者对于热带水果本身的甜度暗示却可能在无意间淡化口腔对于酸度的感知力,从而使葡萄酒产生出千人千面的表现力,而酒杯材质则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玻璃酒杯无疑解决了普罗大众对于葡萄酒杯的需求。这些酒杯价格便宜,也同样晶莹剔透,使用时即便摔碎了也绝对谈不上心疼二字,无疑是葡萄酒界新入门者的最佳伴侣,但它却存在一些让葡萄酒老饕诟病的问题,比如常会有人评价玻璃酒杯在香气表现方面不够理想,或者无法做到漂亮的挂杯,在视觉上有所欠缺。葡萄酒大师罗伯特·帕克就曾经评价Riedel公司生产的水晶杯,“它们让美酒给我们带来从未体验过的无与伦比的享受,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它们究竟带来了多大的不同。”大师的味蕾在日积月累的葡萄酒浸淫下较常人可能更为敏感,一些小差别也可能感受得更为强烈,但这样确凿的评论无疑是对水晶杯在使用感受上的绝对背书。对于愿意投一笔小钱在酒器上以求得上佳美酒体验的人来说,此时更好的选择无疑是那些水晶杯,当然,也有更讲究的手工制造的水晶杯可供选择。

之所以普通玻璃杯和水晶杯在香气和视觉方面会产生差别,原因还在于两者表面不同的粗糙程度。据说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水晶杯的表面具有较多的凹凸面,当葡萄酒在杯中晃动时,其会更快速地释放出香气,而玻璃则过于平滑,在此项的表现上逊色不少。

只是相比玻璃酒杯而言,水晶杯在护理上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更多。除了较为昂贵的价格让人在清洗时不得不小心翼翼之外,非必要时不加洗涤剂只用清水也挑战了不少人的清洁习惯——要知道,残留的洗涤剂不仅存在改变葡萄酒香气的可能,还容易形成“挂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