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百年一遇”中的百密一疏

——哈尔滨市迎战松花江洪峰记

新华网哈尔滨9月6日电 当15年以来最大洪峰袭击可防百年一遇洪水的松花江哈尔滨城区大堤时,未垮一堤一坝、未死一人,取得抗洪阶段性胜利的背后,是哈尔滨市面对洪水科学研判、提早准备、抢险到位、合力攻坚的结果。

科学研判 提早准备

“有可防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堤,这点洪峰算啥?”当1998年以来松花江最大洪水即将通过哈尔滨时,街头巷尾的群众常这样说。

但哈尔滨市各级防汛人员却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

哈尔滨市共有松花江干流堤防465公里,除主城区和县城堤防为百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下游区县的堤防都是砂基砂坝、土基土坝,经过消险加固的堤防没有经过洪水考验,险工弱段、重点看护区域仍存隐患。

为杜绝侥幸麻痹思想,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在洪峰到来前10天就提出把防汛抗洪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随即,哈尔滨市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采购了发电机组、冲锋舟等15类应急抢险物资。全市组建了44支抢险队伍,储备编织袋532.6万条,土料138.5万立方米,各级抢险队伍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相比哈尔滨城区堤防,下游区县有的是土坝,人们要防守动辄绵延几百里的堤坝,任务更加艰巨。

宾县位于松花江哈尔滨下游,记者在大堤上见到宾县县长刘金成时,他正在指挥队伍加固堤角的薄弱处。刘金成说:“堤角在最下面,最关键却最容易被忽视,因为一旦下面出事,上面的沙袋垒的再高也没用。”

记者从哈尔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洪峰到来前,沿江区县(市)累计投入资金5884.8万元,修复了水毁工程253处,保证了松花江洪峰到来时中小河流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我们不睡,是为了让老百姓睡好

8月26日,洪峰到来。

然而在临江的哈尔滨市标志景点中央大街,手拿马迭尔冰棍的游人悠闲漫步,啤酒广场的烤串仍在热销,街边为游客画像的艺术家生意依然繁忙……如果不是临江的一道警戒线,漫步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的人们也许不会意识到,15年以来松花江最大的洪水正在通过哈尔滨市区。

洪峰通过下的闲适和从容来自哪里?

8月26日夜至27日晨,记者驱车294公里,彻夜走访了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的险工弱段和重点看护区域,得出了答案。

26日21时,哈尔滨沿江景观带最西端的松北区万宝镇万宝村大堤,正在巡堤的村民单艳秋告诉记者,每隔10分钟,他们要沿江巡查一次。27日1时许,在距离哈尔滨市区55公里的呼兰区方台镇后关地涵闸,方台镇党委书记赵云鹏说,白天有600人驻守,夜间有80人巡堤、300人待命。27日凌晨4时30分,记者来到了松花江最险的道里区新农镇一场村大堤,正在现场看守的村民辛百和告诉记者:“我们不睡,就是为了让市民睡好。”

随着洪峰下移,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来到依兰县、方正县、通河县等地现场指挥抗洪工作。他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有半点松懈,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通河县松花江干流堤防乌鸦泡段,挖掘机和推土机交替轰鸣,不断碾压夯实新填的土方。依山提水站站长刘立伟告诉记者,站里全体10名员工已经一周没有下堤了,“困得不行了就在运土方的车里眯上一会儿。”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换来的是在洪峰来临前将堤坝提高了50厘米以上。

百年一遇只是起点,严防百密一疏是抗洪胜利关键。据了解,洪峰通过期间,哈尔滨市对92处重点看护部位,由专业队伍24小时死看死守。沿江4区7县(市)共出动巡堤查险人员累计8.76万人次,发现险情628处,为及时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一手抓抗洪、一手保丰收

坝外是泛滥的洪水,坝内是眼看要丰收的万亩良田。众志成城的抗洪奋战同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丰收、灾后重建也在进行。

记者在通河县乌鸦泡段的堤坝上看到,20余条半米粗排水管,在强排泵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下,将堤内的积水源源不断排放到堤坝外。通河县大林子村书记陈国库说,相比堤坝外农田颗粒无收,降雨和山上来水造成的内涝如果处理及时,堤坝内农作物损失可以降到最低。

初秋的天气转凉,与这场洪水的战斗胜利在望。在宾县天门乡安置点,受灾群众的数字一天天减少,大家的心情逐渐踏实起来。(记者王春雨、高星、刘彤、高雪)

(原标题:哈尔滨迎战松花江洪峰:严防“百年一遇”中的百密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