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2日讯 (记者 佟晓群)记者今天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谷物磨制行业稳步发展,但受“镉大米”事件影响和进口大米冲击,南方大米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欠佳,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市场、技术装备,开工明显不足。

行业增速下降 质量安全问题引关注 

一是行业增速有所下降。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谷物磨制加工企业5700多家,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8%,但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

二是“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现象突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3189万吨,同比增长1.5%,加工原料供给充足。受国家收购政策影响,原料价格涨幅高于大米和面粉,成本压力较大。上半年,国内普通小麦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7%,特一粉批发价格仅上涨9%;同期,国内早籼稻平均批发价格上涨幅度也高于早籼米涨幅。

三是质量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上半年媒体披露“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餐桌”,湖南大米镉污染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此外,小麦主产省区质监局发布的食品抽检结果显示,面粉中水分超标问题比较突出,增白剂超标问题已经基本消除。

四是产业集群态势凸显,中小企业呈明显弱势。今年以来,大型企业加速产业布局和产能扩张,产业集群态势凸显。同时,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市场、技术装备,在竞争中呈现明显弱势,平均开工率降至45%以下。随着招工困难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行业生产技术装备的自动化需求不断提高。但目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技术装备还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是国产设备的4-6倍。

五是谷物进口总量有所下降。上半年我国进口小麦141万吨,同比下降35.9%;进口玉米152万吨,同比减少58.2%。由于国外大米价差优势明显,利润可观,同期大米进口总量132万吨,同比增加12.2%。

业内建议尽快制定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为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业内人士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借鉴日本相关经验,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镉大米”问题,确保稻米加工业健康发展。

二是提高水稻的规模化、自动化、机械化种植与加工水平,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加快发展优质麦生产,尽快制订适合我国小麦生产特点并与国际接轨的品质分类标准。

三是密切关注东南亚国家稻米产业发展形势,促进粮食进口市场的多元化,鼓励和支持国内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出口市场。

录入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