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商业》 No.02 水晶石为何“蒙尘”?

文 / 曹东辉

3月25日起,社交网络上流传开一篇《别哭,水晶石》的文章,文章称公司董事长卢正刚2014年新年给所有成员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暗示公司已经陷入破产危机,这一传闻一便另业内唏嘘不已。28日,水晶石董事长卢正刚终于就破产传闻发文回应,称网文所提到的情况实际上是“北京水晶石改制,把大公司拆小,私有化,解决长期来发展遇到的天花板问题”。

水晶石曾经是中国CG行业当仁不让的传奇,亚洲数字视觉展示最大规模的企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者。然而缘何突然到来破产的边缘?

为闯出名号:不惜屡屡赔本赚吆喝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工程领域承接诸如奥运此类大型国家项目,几乎是扩大知名度的最佳捷径。陆永刚深谙此行业“潜规则”,早在2000年,还仅有50人规模的水晶石便已经参与了北京申奥。随后经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水晶石在业界声名鹊起,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更使得公司蜚声世界。

虽然各领域的企业都不惜血本投入来挣得“露脸”的机会,力求一战扬名立万,但往往一个项目下来都造成巨额亏损。对此,卢正刚也坦承“2012年伦敦奥运会业务的不断投入让公司亏损很大,想要赔钱赚吆喝,但是现在看来是有点早了”。

为尽早上市:一味突飞猛进

水晶石的野心很大,但明显有些冒进。

2007年,水晶石引入了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此次合作,双方把上市做进了未来五年的规划。由于创业板对企业有盈利连续增长的硬性要求,水晶石为求业绩增长,在随后几年大量承接项目。水晶石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这其中包括一些水晶石本身并不擅长的项目。而业务摊子铺大,不仅增加人力成本,还削弱了自身的优势。

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水晶石也没能及时细化管理,导致公司人员臃肿,内斗不断。2000年“水晶石”的人员规模不过50人左右,而到2012年一度发展到了3000人,除却这些,其在香港、洛杉矶、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城市都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

另外,其目前的危机很有可能是内斗引发。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表示,水晶石在这一部分的确涉足太广,导致内部管理有些混乱。而另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水晶石供应商则表示,“水晶石是行业的老大,不会轻易倒下,也不能倒下,只是管理出现问题,有点内斗,大公司都存在。”

对于管理的不善,卢正刚已然无法回避,对外他公开承认“如果你说我摊子铺太大的话,我承认。以前什么项目都做,每遇到一个新项目,学习成本和人员成本都是巨大的。”

市场狭窄:一旦波动将伤筋动骨

水晶石在大手笔接大项目,突飞猛进的时候,作为行业领袖,却并未着力,开拓新的市场点。而当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出台后,演艺公司受冲击非常大,很多企业倒闭或者停业。市场格局变化给水晶石不可避免带来冲击,原来有可能接到的一些事业单位展演订单,很多都被砍掉了。

由此可见,当一家行业里的领军企业,忽视了市场的拓宽,忽视了公司的细化管理;却一味迅猛扩张,一味赔本赚吆喝,出现危机似乎并不是很奇怪的事。

作者为网易财经编辑

作者:曹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