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互联网上偶然关注到持续发酵中的中国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农产品交易”,原名中国高速,股票代码:00149.HK)假协议骗取商务部批文一案,忍不住拍案叫绝。这起案情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湖北省一个叫王秀群的人实名举报中国农产品交易在2007 年收购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限公司过程中伪造协议骗取中国商务部的外资并购文件,并以此文件为依据变更了王秀群、武汉天九在大市场的股权的事情。

然而,让人难以理解和耐人寻味的是,王秀群的人实名举报中国农产品交易假协议骗到商务部这件事情,经过主流媒体曝光后,案件的两个主角中国农产品交易、商务部至今未做任何回应,也没有公开接受媒体采访,竟然集体失语了。更厉害的是,中国农产品交易竟发函警告采访此案的某主流媒体要“遵守新闻纪律”,并拒绝采访和对此案发表消息。案件的另一主角商务部也对媒体致函采访和曝光内容采取了沉默。

显而易见,沉默和决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除非直面这个问题。

在我国资本市场,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主体危机事件发生后,上市公司往往只是一纸简单的公告了事,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在应对负面传闻方面不少采用的是不闻不问态度。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上市公司利益受损,折射出对股东利益的轻视。

上市公司对负面传闻不闻不问,其实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上市公司觉得自身并没有问题,不屑于对负面传闻进行澄清。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做法,对于未经证实的传闻监管机构和主管单位可以不闻不问,上市公司若不管不问,就相当于默认了传闻。二是,若上市公司的敏感传闻是客观存在的,上市公司不闻不问,就是对股东利益的蔑视,说得严重些就是涉嫌渎职和道德犯罪。

综合本次事件来讲,中国农产品交易在面对这次事件时,要知道若真的存在问题,捂是捂不住的,纸包不住火。但是,却可以将事件过程彻底透明化,避免信息混杂和坊间猜测,对上市公司造成不必要的声誉损害。若危机事件不大,通过主动的信息披露,反而能够打消市场的疑虑,有助于维护公司的公众形象。

中国农产品交易作为上市公司,是时候该详尽披露信息,给公众一个交代了。

(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相关新闻:

三问中国农产品交易骗取商务部批文案

中国农产品交易假协议骗倒商务部 关联交易违

中国农产品交易涉嫌造假偷税两亿 遭实名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