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亦庄不仅是工作,还有越来越多的生活

特写

“小区里全是创业者”

“我出50块钱,让他把话讲完!”在亦庄安快创业谷举办的创业项目路演中,创业导师准备替创业者出50块钱, 因为路演者每超时1分钟,就得捐出50元用于慈善。

不远处的亦庄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在短时间内吸引了知名投资机构100余家,推介项目800余个,参加人数超万人。据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北京亦庄全球路演向所有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场地、免费配套会务、免费品牌推广、免费对接投资机构、免费对接新三板市场。

几公里外,是一个有着3万多平方米的展馆和可以容纳3000人的大会堂的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这里是全球机器人科技展示交流交易的窗口和平台,将来,这里会成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相关负责人畅想着。

孵化器和创业者开始涌入亦庄。优客工场的创始人毛大庆认为,没有实业的发展,最后创业创新很难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希望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最后产生新的供需关系,产生新的实业。为此,毛大庆快速把优客工场开到亦庄锋创科技园(与京东总部大楼仅一街之隔)。

毛大庆称,选择亦庄,是基于亦庄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良好基础。“亦庄发展这么多年,从最开始搞汽车到先进制造业,到最近几年,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生命医药、新技术、新材料,在亦庄都在逐渐完善,亦庄最近也在改善新的产业结构。”

连京东亦庄站快递员小陈都发现了,小区里全是创业者。亦庄的住宅面积都比较大,很多创业者都在居民楼里办公,小陈说,从去年开始,配送单量开始大了起来,跑小区不再是苦差事了。

亦庄故事1 创业环境从去年开始突飞猛进

讲述者:林坚明(优客工场第一批入驻创业者)

我最初的工作在望京的三星,负责技术,后来有一个工作机会就辞职来到诺基亚。当时我对亦庄没什么概念,很多人都说亦庄是第二个望京。我没怎么想就同意了。2011年,我第一次去诺基亚在亦庄的工厂,当时还没有地铁,迷路的我根本找不到回城的路。

后来诺基亚技术负责人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出去创业了,由于对周围比较熟悉,不少人都选择留在亦庄创业。我是2014年创业的。2015年政府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很多孵化器甚至可以免费提供工位。当我看到优客工场入驻亦庄,发现有很多资源可以对接,就直接和优客工场签约了。

现在亦庄的交通和生活条件已经好多了。创业环境从去年开始更是突飞猛进,虽然我在这里工作好几年了,但是像机器人创新园、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这些地方,我还是在记者采访时才第一次知道。

目前我的团队在两个地方办公。公司的注册地和大部分团队在亦庄,由于以前同事在望京附近,不少人买房都是住在回龙观等地区,所以我们在上地还有一个办公区,就是为了迁就住在北五环外的员工。我偶尔穿城开会。

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要节约成本,等我们走上了正轨,我期待把办公室都搬到亦庄来。我觉得这里不管是租房住,还是在园区内工作,心好像能更踏实一些。虽然这里依旧“遥远”,招人也更困难一些。

亦庄故事2 早晚高峰也开始堵车了

讲述人:李宝胜(咨询公司合伙人)

我每周末都在亦庄练习高尔夫,这里有大批和我一样的初学者,他们大部分都是在这里生活或者工作的人。

想起初识亦庄,觉得十分有意思。2002年左右,我那时还在上学,偶然听见一个家住亦庄的同学兴奋地说“你知道吗?我们家可能要拆迁,因为可口可乐搬来了,而且马上要搬来很多工厂!”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拆二代,拆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跟“家破人亡”差不多,如今想来,我的同情是多余了。

初去亦庄,已是2007年临近大学毕业,觉得自己应该提前规划和找份工作。那会儿跟一个大学室友商量,北京发展最快、人才需求最大的就是亦庄了。于是兴致冲冲奔赴亦庄。美其名曰找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工作是那种走大马路上就能找到的吗。不出所料,我们两个灰头土脸的在亦庄大马路上遛达到中午1点,没看到一家企业招聘的信息,更难过的是没有偶遇一个餐馆,最难过的是大街上都没看见什么人,不知道向谁打听(当天是周日)。

再去亦庄时已是2013年,在当时赫赫有名的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带着一岁的孩子来过了她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第一次领教了原来还有一种叫做山姆会员店的超市,想买东西必须要有会员卡,而会员卡每年都要交年费。以后的一年多,几乎隔个一两周都带孩子去一趟亦庄创意生活广场,那里人多,热闹,唯一不足还是吃饭的地方可选性太少。2014年,力宝广场开业,现在成了周周必去的圣地。吃一份南京大排档的蟹黄包,再去哈根达斯坐坐,孩子玩儿的不亦乐乎,吃的也美滋滋。

现在亦庄早晚高峰也开始堵车了,这里缺乏有情调的餐厅和美食,玩乐相比较于望京、中关村则是更少了。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