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天勇(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
笔者为研究中国二元体制经济,写了一篇感言。记述了自己从事此项研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记得在大学工作自己学习发展经济学时,教科书的开篇就是叙述本学科的对象和任务:发展经济学是研究一个落后农业国家向发达工业化国家转型过程的经济学。
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经济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客体?全球各国从体制上可分为两个不一样的经济运行体系:一是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经济体系自动运转,政府担负经济政策调节、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保障和以法规制市场等方面的责任;二是市场机制和政府都可以配置资源,并且行政干预资源的市场配置过程,权力干预与以法规制并存,资源配置等方面政府越位,而有关责任方面政府程度不同地缺位。后者经济产出和增长的动力装置有两个,效率前者高但后者低,并且后者对于前者的耦合性往往较差。
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改革计划经济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绝大多数采取了三年左右时间瞬时转轨的方式,没有形成计划与市场长期并存的二元经济体制。然而,中国选择了渐近转轨的改革道路,迄今已经45年仍然没有完成计划与市场并存向社会主义一元市场经济并轨的过程。因此,世界经济史上的特例是,一个10亿向14亿人口规模扩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历了计划向市场释放、计划与市场并存和二元体制向一元市场经济并轨的特长周期的改革历程,即形成了特长周期计划与市场并存的二元体制经济体系。
这就给经济学研究提出一个特别的问题:对这样两个不同动力机器存在并作用于一体的经济运行和增长,能用描述一元市场经济运行和增长现成的现代经济学数理模型,来解释或仿真二元体制经济产出来源的历史和增长潜能的未来吗?回答也许是: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性。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关注官方视频号C位观察Insight,看书本上学不到的新鲜经济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