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万吨粮食,2500万粮款真黑啊!这胆得多大竟神不知鬼不觉“偷梁换柱,暗度陈仓”,偷偷摸摸用近两年时间,运走上万吨粮食用以填饱私囊?

行径之诡谲,贪心不止堪称美版碟中谍。

2019年央视曝光,作者沐城曾用一句调侃形容此现象:“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别看是一句调侃的话,可半真半假之间道出了粮食系统内部一些不可不察的问题。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偷梁换柱并不稀奇。

事实上,粮库离奇亏空粮食不翼而飞,秦皇岛并非首例,类似事情几乎时隔几年就有发生。2013年6月上海奉贤侦破一起粮食失窃。某米业公司副总和几名手下干事,利用职务之便和门卫,个体粮商里外勾结沆瀣一气,倒卖25万公斤中央储备粮。

不当得利近60万,合谋几人分赃。

2015年安徽也曾发生一起粮食盗窃,安徽一粮库9000多吨国家储备粮曾被盗。查明真相后发现是“监守自盗”,盗窃粮食的正是负责粮库的负责人。

虽然负责人最终判刑11年,非常解气。

但违规操作补库的责任人均未被问责,这点同样值得诟病和玩味。更值得深思是谯西粮库是亳州市谯城区粮食局的下属单位,下设13个粮站。案发时,13个粮站负责人大部分与谭献华沾亲带故,甚至还出现了父母退休、子女顶班的继承式任职情况。

这就很离谱!把国家粮仓当成自家的。

遗憾的是,尽管这种风气蔚然成风也过于反常,但无人过问。任其妄为的情况则更加反常。若突击检查这事怕是至今也仍是个谜。这说明监管在任人唯亲面前也深无力感。自家人怎么可能打自家人,蛇鼠一窝。

当恶习成为一种风气,没人过问听之任之,就会劣币驱逐良币。

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歪风邪气就是这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回爆出秦皇岛粮食失窃一事,就像历史轮回,只不过再度重演上一回的经历。这种事禁不了更打不完。当违法成本过低,法律也无法有效触及时,这种现象只会更多。

值得一说,是盗窃数量竟然足足有一万吨。

10000吨什么概念,换算成粮食可以满足一个中小型城市400万人5天需求。诧异的是如此庞大数量玉米竟不翼而飞,倒不是偷运手法多高明,而是这个粮商足够不要脸,用屡试不爽裙带利益关系和驻库员里应外合。

2020年河北一家大型粮企,租用了秦皇岛海关区10余座粮库的其中四座。

粮企曾和一位郭姓粮商是合作关系,案发时双方已合作两年。2020年-2022年双方确有深度合作,按合同办事。粮企也会派“驻库员”到监管粮食的入出库以及安全储备工作。

慢慢的粮商和驻派员沆瀣一气额开始密谋。受雇于粮商的打工几人则负责统计报表、后勤保障。过程中双方通力合作,欲盖弥彰,通过一系列迷惑手段不知不觉盗走万吨玉米

粮车入库时一车多记、虚假入库,然后缺钱的时候就拉出去卖一点,将粮食擅自出库,套取真金白银。

整个过程粮商变卖粮食获利2500万元,驻派员收获5万元好处费,几个打工的每月挣得3千岛1万不等的所谓工资。这就是全部过程。最终粮商被以“涉嫌合同诈骗罪”“涉嫌盗窃罪”于2023年被移检察院起诉。

至于要怎么判,会怎么判,我们没办法左右。

但这件事性质是极为恶劣甚至严重的。回到主题《国家粮仓被盗,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不管2013年还是2015年发生粮食失窃,还是这一次屡屡频繁,这本身就是个问题。金钱利益至上已是当下中国主旋律。

但在利益至上年代,到底还有几人坚持合理合法?

当然人心不再高尚,道德不再成为底线,那人真的就没有底线。万吨玉米失窃,看似是驻派员和粮商勾结的结果,但又何尝不是监管失职?我不信大家都是瞎子。

但正因为都不瞎,这事才更可怕。正如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如果给这种现象下个定义,或许叫作“习惯性造假”比较恰切。所以你看当一个突破底线,他就再也没有底线。

这些人感敢于动歪脑筋,没一个是良善之辈家里多少都有背景!

我们这个社会最怕什么?老百姓怕的是公平不再公平,是无辜被人泼脏水仍人拿捏,还得忍气吞声,再一个就是怕古代一样的世袭家族,门阀世家。

前者可以用严格律法加以修补,后者几乎没有可能。

当我们看到国企都是近亲繁殖,那我们干脆远离这帮人。当一个企业一个地区都被这样一群人掌握,要么离开要么同流合污,偏偏这种事蔚然成风形成风气,没人管的了。

就个人而言一万吨玉米失窃,它是常态,关在在于他为什么一直存在。

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又有多少人阿谀奉承。

这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悲哀。

还是那句话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只有下决心从上往下瘦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这只是一起寻常的玉米失窃案。

其实谁都能看出问题在哪,

但谁都无力踩住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