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宋江打造的梁山团队再强悍,在对外征战时也是需要帮手的。

比如,梁山能招安成功,宋江先后物色了多个人物,先是李师师,于是有了第一次招安;后来童贯征梁山,卢俊义活捉酆美,宋江向其表达了招安之心;

再有高俅领十节度使也来征剿梁山,王焕、韩存保被活捉,同样,宋江也向他们表明了招安的诚心。

甚至高俅被活捉上山后,宋江再度诚恳的表达了自己的招安诚意;

宋江希望他们能为梁山传话,以表招安之心。但真正帮助过宋江的人,仅有两位,前有李师师,后有韩存保,第二次招安就是在韩存保的推动下进行的,找了蔡京,奏准皇帝,再下招安敕令;

招安不容易,宋江受招安后为表忠心所进行的四大征更不容易,也更需要帮手,其中在征讨王庆时,就有一位绝世高手出招了,此人就是在荆南一带颇有威望的萧嘉穗。

他为什么在荆南人气高呢?这与他的家世有着密切关系。小说中有明确介绍,说他的高祖是萧憺(dàn),这萧憺可不是一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道此人是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南朝皇帝梁武帝痴迷佛教的诗句,而这位萧憺就是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兄弟。

梁武帝萧衍有七个弟弟,两个哥哥。

两个哥哥分别是萧懿、萧敷,这两位与梁武帝是同母兄弟,但都在梁武帝成为皇帝之前就死了,没有享受到弟弟的福利。

剩下七个弟弟,其中萧畅、萧融也早死,只有五个弟弟享受到了梁武帝的特殊照顾。梁武帝都将他们封了王,临川王萧宏、安成王萧秀、南平王萧伟、鄱阳王萧恢和始兴王萧憺。

萧秀与萧憺是同胞兄弟,母亲死得早,父亲将他们交给侧室抚养,由于侧室没有儿子,于就把这白捡来的儿子当亲生的养,很注重对他们的教育,所以这俩兄弟素质高,也很有责任心。

萧秀爱民如子,有人把他家的宠物鹄砸死了,他也不会以权压人,不会为了一只鸟去处罚一个人。对工作也相当负责,先后担任过多地刺史,每到一地,都是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在离开郢州时,百姓自发为他送行,最后病逝于赴任的路上。

萧憺与哥哥萧秀感情很深,萧憺从梁武帝刚当皇帝时就当上了荆州刺史,他的俸禄丰厚,但所得工资都分予萧秀一半。在萧秀死后,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分给了萧秀的部下。

萧憺久为荆州刺史,与哥哥萧秀一样恪职尽守,以民为本,为民谋福。

在小说中,作者记录了一段关于萧憺退洪水的故事,此事在史料中也确有记载。有一年长江发大洪水,长江大堤随时有可能破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憺作为高级干部,原本可以不用到防洪第一线,但他不听劝阻,不仅亲临第一线,还一直站在堤坝上察看险情。

大家劝他不要在堤坝上,他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这句话与小说原文一致,就是“王尊欲以身塞河,我独何心哉!”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其中也有一段故事。

王尊是汉朝太守,他曾在黄河大堤上防汛抗洪,为了阻止河水上涨冲毁河堤,他将白马投入河中以祭祀黄河水神河伯,结果洪水不退反涨,于是他叫百姓把他绑了扔进黄河, 以换取一方百姓的安宁。

萧憺所言与王尊之举一样,如果需要,他也可以以身祭河,拯救苍生万民。

由此可见,萧憺对百姓对工作的负责程度。施耐庵在小说中原封不动的引用了《梁书》里的这段文字。

由此再来看小说中的这段话,“荆南人思慕其上祖仁德,把萧嘉穗十分敬重。”,你就可以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了。

作者把萧嘉穗设计为萧憺的后代子孙,无疑是为了给萧嘉穗增加身上的光环,从而使这个人物更立体,更加生活化,就如关胜、呼延灼、杨志,这些名将后代一样,就是为了让这些人物更有识别度。

萧嘉穗出身王候之家,他自己也一样如他的祖先一样厉害,且有胆有识,同样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

作者介绍他的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萧嘉穗襟怀豪爽,志气高远,度量宽弘,膂力过人,武艺精熟。乃是十分有胆气的人。凡遇有肝胆的,不论贵贱,都交结他。

作者通过对他祖上的介绍,再加上他身上的优秀品质,有志向,有节操,有胆识,力大无比,武艺超群,有朋友,有江湖地位,有世家的影响力,有传统的好口碑。

有了上述这些条件,萧嘉穗仅凭一纸告示便发动了全城百姓,告示原文是这么写的:

城中都是宋朝良民,必不肯甘心助贼。宋先锋是朝廷良将,杀鞑子,擒田虎,到处莫敢撄其锋。手下将佐一百单八人,情同股肱。辕门前絣扒的三人,义不屈膝。宋先锋等英雄忠义可知。今日贼人若害了这三人,城中兵微将寡,早晚打破城池,玉石俱焚。城中军民,要保全性命的,都跟我去杀贼。

如果他只是有些胆识,膂力过人,武艺精熟,他能发动全城百姓吗?很显然不能,百姓之所以敢跟着萧嘉穗去杀贼,那是基于萧氏的传统信誉的,他祖上善待百姓,有功德,那他子孙必然也是不差的,这是百姓敢跟着萧嘉穗去杀贼的重要原因,也是对萧嘉穗的信任。

城破之后,宋江对萧嘉穗赞不绝口,立马提出要为他请功,之后萧嘉穗说了一番话,正是这番话改变了梁山十二位好汉的命运。

原话是这么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某今日之举,非为功名富贵。萧某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是孤陋寡闻的一个人。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虽材怀隋和,行若由夷的,终不能达九重。萧某见若干有抱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像萧某今日,无官守之责,却似那闲云野鹤,何天之不可飞耶!”

此话一出,说得宋江以下,无不嗟叹。小说中特别提到这些人,“坐中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燕青、李俊、童威、童猛、戴宗、柴进、樊瑞、朱武、蒋敬等这十余个人,把萧壮士这段话,更是点头玩味。”

其实萧嘉穗这一番话,与当初招安时鲁智深说得一番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鲁智深原话是这样的: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人罢。”

两段话的意思都是说当今奸佞当道,再有抱负的英雄,一旦行事不当,不仅身家性命难保,还要连累家族亲人,他们的人生其实都掌握在权奸手中。像他这样,闲云野鹤,不为功名富贵所累。

话说十二位好汉听了这番话后,都进行了自我解读,到最后,我们便发现一个奇妙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孙胜跟着宋江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并没有参加征方腊,征讨王庆之后就离开了。

征讨方腊后,鲁智深、武松留在了六和寺,鲁智深坐化,人生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武松出家,一直活了八十多岁;

燕青没有参与封赏,自己挑了一担金银走了;

李俊、童威、童猛,同样离开了宋江,自寻出路,出海成就了另一番大事业;

宋江的铁杆亲信,戴宗也辞官不干了,到岳庙出家了;柴进也是如此,同样辞职回到自己原来的空间里;

樊瑞也不愿为官,与朱武一同做了全真先生,投奔了公孙胜,出家云游江湖;

蒋敬同样也是辞去官职,返回潭州为民,最终得以善终。

从上述可以看到,这个奇妙的结果就是,这12位好汉都及时隐退,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或许你会说,这纯属巧合,但小说不就是为了巧合而写的吗?不得不说,他们确实受到了萧嘉穗的影响,我就是这么理解的。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