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弗道恩

编辑|t

1938年二月,德国政府内外进行了一次罕见的大清洗,此次事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希特勒对德国的独裁统治变得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中德关系逐渐恶化。

此后,德国的外交大权被里宾特洛甫独揽,里宾特洛甫的身份极为特殊,他是希特勒的心腹,同时也是一位狂热的好战分子,更是一名积极的亲日派。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德关系逐渐进入冰点,希特勒命令禁止德国向中国销售武器,并且召回了以法尔肯豪森为代表的一众军事顾问和专家。

虽然双方没有彻底声明断绝外交关系,但中德关系明显已然破裂。

那么,中德关系的破裂,仅仅只是因为德国外交官是一名亲日分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宾特洛甫)

探究那段时间的历史后,我们将会发现中德关系并不简单,反而相当复杂,难以简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的德国梦

民国时期,中德关系是曾有过蜜月期的,而这段称得上成功的外交,显然和蒋介石密切相关。

1907年,时年二十岁的蒋介石奔赴日本进行军事知识的学习,这段在日的学习时光,反而让他对于远在欧洲的德国心生崇拜之情。

当时德国是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其军事理论和经验都是十分先进的,因此蒋介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前往德国进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他曾两次做好准备前去德国,但都没能实现,即便如此,蒋介石还是学习了德语,并且发表了关于德国军事实践的文章。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已然成为了蒋介石的一位精神领袖,蒋介石深信俾斯麦的铁血手段能够用于中国

但蒋介石本质仍是一个反革命分子,完全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革命的曙光。

这时的蒋介石,对德国的崇拜只是出于对其高度军事化的赞赏,可随着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意识到德国将会是增强自己军事能力的好帮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俾斯麦)

蒋介石政府虽然名义掌控着整个中国,但国内军阀混战,以及中共的“星星之火”,这使得蒋介石意识到自己急需要打造一支领先全国,世界一流的军队。

显然,德国是蒋介石合作的最佳人选。

1927年末开始,德国方面开始陆续派遣军事顾问前来中国,开始为蒋介石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国民党部队。

另一方面,蒋介石还十分推崇德国以及意大利的“法西斯精神”,要知道,德国国内对于共产党就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手段,成功排除异己,使得纳粹党在德国一家独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特勒)

当然,德国对和中国的外交也十分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的利益权衡

三十年代的德国,之所以能够被希特勒的纳粹党掌控,主要原因便是希特勒利用了德国国内消极而愤怒的情绪,许下复兴德国的承诺,成功骗取了民意和大权。

一战过后,德国的情况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不仅需要交付天价赔款,其下的殖民地也被悉数瓜分,甚至在军事发展方面受到了十分严苛的限制。

那时的德国,已然对亚洲殖民地没有任何兴趣,只希望能够在欧洲实现复兴,这一点,也是中德关系能够得以发展的关键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特勒)

希特勒上台后,制定了称霸全球的计划,但德国处处受限,经济无法发展,武器原材料难以进口,能够帮助他们解除掣肘的最好选择,无疑是中国。

首先,民国统治者蒋介石一直以来都对德国传递友好信号,并且聘用了许多德国军事顾问,说明中国是一个能够合作的国家。

其次,德国当时的军事物资急缺原材料钨砂矿,而在中国,钨砂矿有着惊人的数量,除此之外,地大物博的中国还有其他德国需要的原材料。

最后,在德国的远东战略中,中国是重要一环,德国希望能够发展好和中国及日本的外交关系,以便于日后德国能在亚洲以此为跳板,提高自己在亚洲的地位和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裕仁天皇)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和中国交好的同时还和日本极为亲密,甚至好过于中国,毕竟日本也是法西斯国家,和德国站在同一阵营的机率更大。

而这,也为日后中德关系破裂埋下了伏笔。

中国提供原材料和加工工厂,德国提供军事培训和理论知识。

在那几年里,德国百分之七十的钨矿石均来自于中国,而蒋介石也在德国的帮助下于1936年整顿了二十个新式陆军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顾问鲍尔上校)

中德关系看似甜蜜,实则内部起伏不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在于德国无法协调好中日的关系,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此前一直当“和事佬”的德国注定要做出抉择了。

希特勒还未决定之前,德国军事方面的部分人员其实是支持中国的,在华的军事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就建议中国全面抵制日军,并且协助国民政府建设防线。

对于法尔肯豪森的做法,德国政府虽然谈不上支持,但也绝算不了反对,因为德国也不希望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希特勒看来,日军是帮助他们牵制苏联的重要军事力量,倘若日军将重点放在中国这里,那么对于苏联的牵制必然会削弱,不利于日后德国的行动。

而且,一战时期日本就“趁火打劫”把德国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占为己有,德国对此耿耿于怀,害怕日本独自吞并利益。

日本方面,他们对于德国的做法同样不满并且提出了严厉抗议,作为盟友,德国竟然派人进入中国协助他们抵抗日军,而且还贩卖给中国大量军事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尔肯豪森)

中德关系最终会走向何方?决定权其实就掌握在希特勒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未交火的敌人

中国还是日本?德国已经陷入了二选一的局面,在经过了军事专家的分析之后,德国认为这场战争日本最终会战胜中国。

与此同时,1938年的二月德国政府也开始了清洗和翻新,纳粹党彻底掌握整个政府,政府高官全部换成希特勒心腹,亲日派里宾特洛甫上任外交官,中德关系已然到达冰点。

五月,希特勒正式下令禁止继续对中国出售武器和军用物资,此前希特勒还公开承认了伪满洲政府,显然,希特勒做出了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特勒)

毕竟,在希特勒和德国看来,同为法西斯阵营的日本是其在二战中十分重要的盟友,中国只不过是德国的一个大市场和原材料产出国罢了。

1941年,德国又承认了汪伪政府的政权,国民政府终于宣布与德国断交,并在十二月十日宣布对德国开战。

二者从此一直处于敌对,直到二战结束。

事实上,中德虽然在是敌对关系,但因为双方主战场一个在东亚一个在欧洲,所以中德之间并未交火。

而且,虽然希特勒明令禁止出售武器给中国,但实际上德国的一些军事厂商始终和中国有着密切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柏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德关系走向破裂,是时局的需要,也是利益的共享,更是阵营的选择。无论德国外长是否亲日,无论德国是否承认汪伪政府,中国都注定走向德国的敌对面,只因为德国是二战时的法西斯阵营,我国势必要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势必要站在法西斯的对立面,因此,中德关系走向破裂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中德钨锡交易和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_史义银

试析1933至1938年纳...德国内部在远东政策上的分歧_李乐曾

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德关系浅探_刘莲

蒋介石与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_石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