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哪一个方面?

有的人会说,是认知的差距;有的人会说,是家产的差距;有的人会说,是父母的差距;有的人会说,是读书、工作的差距......

这几点差距,都是符合现实的,可它们并不是最主要的差距。将这几点结合起来看,我们才能得出真正的答案——阶层差距。

阶层差距,会导致认知差距、家产差距、父母差距、读书和工作的差距。因为你的阶层,会决定你接触到多少机会,以及多少社会的资源。

比如说大城市的孩子,所接触的教育资源,肯定就要比农村的孩子高级许多。你看众多的名校,不都建设在大城市吗?

前者仅仅通过一个大城市的户口,就能进入名校读书。而后者,有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就进入工厂干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社会地位的差距,决定了个人的“认知”。

谈到“认知”,就不得不提到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认知比较深入的人,基本一眼就能看透事情背后的真相。而认知比较肤浅的人,哪怕活了一辈子,也还是浑浑噩噩,不知道某些事情背后的真相。

决定认知的,是一个人的“地位”。你是中产,他是低产,那你跟他的认知,就会存在差距。有可能,你已经通过脑力赚钱了,他还在通过体力赚钱。

举一个例子。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大学士纪晓岚问了乾隆一个问题:皇上,臣不理解,为什么您要任用和珅这样的小人呢?

乾隆望了纪晓岚一眼,如此回答:如果朕的身边都是你纪晓岚这样的人,那岂不是乱套了吗?

这就是认知的差距。纪晓岚的认知,仅仅体现在“人品”方面。而乾隆的认知,已经到了“帝王心术,势力制衡”的程度。高度不同,所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社会地位的差距,决定了所拥有的“资源”。

西汉初年有一位宰相,陈平。他有两个本事,既懂得左右逢源,也擅长整合一定的资源。

陈平一开始,只是一个穷小伙,啥都没有。为了出人头地,陈平攀上了当地的某户有钱人家。从攀上这户人家开始,陈平才有了做事业的资源和本钱。

由于在魏王、项羽的阵营看不到希望,所以陈平到了刘邦的阵营做事。为了积累资源,陈平到处跟别人搞关系,收获颇丰。

后来,刘邦就问陈平,你如此三心二意,还积累钱财,这是要做什么?陈平回答,大王要想做大事,就需要做事的本钱。而我积累本钱,就是为了帮大王做事。

就这番话,让刘邦不再怀疑陈平。后期,陈平的地位越来越高,所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多,才能联合太尉周勃,平定了诸吕之乱。

一开始,如果陈平没有攀上有钱人家,那他就没有做事的第一桶金;后来,如果陈平没有得到刘邦的授意,那他也不能积累到诸多的资源。地位,决定了资源的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社会地位的差距,决定了人之“职业前途”。

在儒家文化当中,我们都强调“入世”,也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去做官。

这种“做官”的文化,为什么会延续数千年呢?因为做官,就能让人拥有一定的地位。有了地位之后,钱财名利,那都是随手可得的东西。

有一个典故《周游列国》。孔子乃是贵族出身,为什么他会周游列国,希望各国国君接纳他的“仁义”思想呢?因为孔子想做官,恢复祖上的辉煌。

古时候如此,现实也是如此。现阶段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他们的学历如此之高,为什么还要在“考公考编”当中内卷,而不去工厂?

因为当流水线工人,等于身处底层,一辈子都无法出头,可能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而考上编制,当了小官,就有机会,有渠道,赚到钱,或者改变命运了。

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又有谁会去当洗厕所、端盘子的状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可以说,社会地位的差距,决定了三代人的命运。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精英拼命爬得更高,赚更多的钱,不就是为了希望后代的子孙,可以世代富贵吗?

最典型的例子,有的家庭是三代烟草人,而有的家庭是三代外卖员。大家都是人,可前途和未来,就是不一样。

如果不理解,再举一个例子。A是村民,B是村长,你觉得,A的孩子,真的能超过B的孩子吗?村民的孩子,依旧是村民,而村长的孩子,哪怕当不了村长,也至少可以当队长。

现实,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