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新能源汽车的繁荣景象无处不在,甚至很多媒体声称:电车的渗透率已经突破50%,买油车的成为了少数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我们走在街头巷尾,环顾四周,那些绿色车牌——新能源汽车的标志——似乎并不像数字所预示的那样常见。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电车的实际普及情况,到底是多还是少呢?有没有可能,这根本是一场骗局呢?

答案究竟是什么样的?理解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所谓的渗透率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渗透率,很多人可能有些误解。

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指的是街上有多少辆绿牌车,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渗透率告诉我们是,在一段特定时间里,绿牌车的销售占比是多少。

简单来说,如果去年卖出了100万辆车,其中有50万辆是绿牌车,那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就是50%。

因此,当听到有报道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突破了50%,这意味着的可能是:在特定时间,比如今年4月,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我们看整个2023年的数据,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全年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是31.6%,合计949.5万辆——对比整个燃油车销售情况来看,依旧是三分之一不到。

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那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电车到底多还是不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点,从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到2023年底,全国绿牌车的保有量达到了2041万辆,这在总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为6.07%,对比去年来看,增长38.76%的样子。

这些数字揭示了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汽车,虽然我国稳步增长,但从总量上来看,相比于燃油车,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虽然不能否定的是,4月份的50.39%这个数据很喜人,相较于国家2035年制定的目标,整整提前了11年。

但考虑到任何事情的转变非一蹴而就,电车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充电桩的建设来看,虽然主要城市的分布密度已经非常高了,但偏远地区的覆盖,仍旧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人烟稀少的北方地区,甚至存在充电桩早已废弃,无人维护的状态——如何去平衡这些地区的利益,做好特殊地区的覆盖和维护,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充电桩的效率也应该尽快提升上去。

毕竟,现在的800v技术已经全面开花,使得很多电车已经能够做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充电桩还维持在120kw左右的功率,电车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普及速度也会逐步变慢。

说了这么多,新能源汽车到底是伪需求,还是未来的趋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不用看电车的性能、经济性,就看主流车企的反应就好了。

一方面,从全球的形势来看,几乎所有的车企,仍旧在往电气化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丰田,还是大众,或者福特,其实都没有放弃电动化,只是放缓而已——关于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因为和中国不同,它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供应链不发达,人工成本还很高。

所以导致电车的价格还非常昂贵,充电桩也很少,直接来大跃进肯定不现实。

因此,从主流趋势来看,它们现在是以混动为主,纯电发展为目标。

譬如福特于2024年4月3日发布了一项公告,表示公司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混动汽车上,而不是电动汽车

同时,丰田汽车也在一直着力于混动技术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看他们对中国汽车的态度,也能说明未来的趋势。

譬如,这次北京车展就很典型,欧洲到北京的机票都炒到1万欧元了,就这个价格,很多老外还买不到。

要知道以前,都是我们去国外参加车展,拿着皮尺,跪在地上,研究别人先进的汽车。

而现在,已经变成了老外用皮尺量国产汽车,而且一众新势力的站台上,挤得水泄不通——这直接说明了问题。

说白了就是,如果这玩意是伪需求,丰田为啥开始和华为合作呢?大众为啥一边给小鹏投钱,一边决定未来的电车都用小鹏的电气架构呢?

肯定不是它们有毛病!

只能说,这一次我们终于走到了前列,中国汽车也终于有机会站起来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