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渴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真正能够从普通院校逆袭成为名校学生的案例屈指可数。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环境对每个人的影响巨大。

说到选拔研究生,许多知名院校的导师往往更青睐于选择名校毕业生。因为他们深知在优质学府度过的本科四年会让学生有更好的成长,接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武大父亲”,14门挂科能考研985,父母身份藏不住了

与其说是突然的逆袭,其实导师们更倾向于那些一直保持着优秀,把优秀视为习惯的学生。

提及三峡大学,或许有些人耳熟能详。这所大学位于湖北省,是一所公办本科院校。与如今大多数双一流院校相比,三峡大学并不算特别出名,也不太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毕业于这所学校的王汉源同学却成功考入了著名的985院校——华中科技大学。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令人振奋的故事,人们都渴望知道这位同学是如何取得这一成就的。

然而,当王汉源的成绩公布时,令人感到非常意外。因为他在本科阶段的表现可以说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糟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挂了14门科目,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学生的水平。有人甚至怀疑他是否根本就没认真学习过。然而,尽管如此,他仍然被985院校录取了,这着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这让人不禁怀疑,难道985院校真的不重视学生的本科成绩吗?

然而,一些同学却爆料称,王同学的家庭背景并不平凡,尤其是他的父母。据说,他的父亲是武汉大学的教授,曾任教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来该校与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合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的母亲则是中工五大规划院的院长。虽然王汉源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但他的学术论文却异常丰富。

在第三篇论文中,有人曝光称王教授曾向一位女同学求助,希望她帮助他的妻子和儿子写论文。然而,这位女同学不仅拒绝了这一请求,还申请更换了导师,导致这件事情在学校内广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事件给王同学的父亲带来了相当大的声誉损失,导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研究生选择他作为导师。

当人们查看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名单时,王同学的考研成绩却让人瞠目结舌

他的两门公共课分数分别只有50多和60多,但两门专业课都达到了120分以上,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如果他的论文确实是出自自己的心血,再加上这样优异的考试成绩,那么被录取也算合情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人们很难忽视他本科阶段糟糕的成绩,这确实值得质疑。再加上他父母的学术背景并不平凡,让人不禁怀疑,在学术方面是否也给了孩子一些帮助?

985院校的录取过程一向以公平著称,许多院校在考研复试时甚至采取了抽签的方式。旨在避免家庭背景或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导师们的评判产生影响。即便王同学可能是所谓的学二代,但相信985大学也不会为了他一个人开辟特殊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这些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的口碑一直非常出色。在学术圈子中,父母从事学术工作的孩子通常能够受益良多。

跟随父母从事学术研究,他们拥有比其他孩子更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因为父母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孩子创造更多机会。这种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超越同龄人,这本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学生应该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不要让自己的短板和长板之间出现过大的不均衡。如果因为过度专注于写论文而忽视了平日的学业,那么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必然会受到质疑,不够坚实。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