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是重庆市的一件大事。重庆市商务委将如何支持其发展?5月16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楚斌表示,将建立联动招商机制,积极引导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保税物流等优质企业入驻,着力建设全国重要、西南领先的临铁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现有6个已正式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楚彬介绍,近年来,各综合保税区立足自身区位和产业优势,已逐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为主,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吸引了上千家配套厂商落户重庆及周边,带动电子终端成为重庆市重要支柱产业。

楚彬认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后,为优化全市开放平台布局、服务区域开放经济发展、助力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下一步,重庆市商务委将协同重庆海关等部门,和沙坪坝区委、区政府一道,共同推动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具体来说,首先是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支持沙坪坝区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布局整车、临铁装备制造、冷链等主导产业,吸引符合本地产业特色的加工贸易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向综合保税区集中,延伸产业链。建立联动招商机制,积极引导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保税物流等优质企业入驻,着力建设全国重要、西南领先的临铁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其次是培育发展贸易新业态。围绕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建设,依托中欧班列汇聚欧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要素,导入高校、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保税研发、保税物流、保税融资租赁等“保税+”业态,为综合保税区发展增添新动能、培育新优势。

最后是支持引导联动创新发展。推动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等先行先试区域政策统筹融合。鼓励综合保税区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其他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方面互相补充支撑,实现融合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任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