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在去年年底的一场续航直播测试中表示:“所有CEO都应该亲自直播做续航测试。”

相比艺人直播,代表企业形象的高管亲自下场直播显然更具说服力。不少车企似乎也认同这一点,回顾今年的车市,尹同跃、魏建军、李书福等车圈大佬也逐步冲到了镜头前面,为车企争夺“泼天流量”。

虽然雷军是车圈新人,但小米SU7通过前期预热、上市权益等营销策略,成为今年车圈关注度最高的车型。或许,雷军认为这种的流量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想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实力,还得像李斌所说的“亲自下场直播测试”。

为此,5月18日早上八点半,雷军和卢伟冰同步测试小米SU7 Pro的智能驾驶和能耗,从上海世纪大道附近开往杭州交付中心为当地的小米车主交付新车,并且全程使用小米的城市领航NOA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直播长达三个半小时,据雷军透露此次直播的观看人数高达3900万,如此庞大的观看人数,小通顿时理解了为何此次直播出现这么多与雷军打招呼的路人。雷科技/电车通也对此次直播进行拉流,有将近20万人观看,不得不说小米汽车的关注度真的高,未来雷科技/电车通也会跟进直播更多汽车行业大事件,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是小米SU7 Pro的首秀,同时也是官方首次公开测试城市NOA和高速NOA。对于小米汽车的NOA表现,雷军用“满意”一词进行了概括。针对能耗,全车共有四名成人男性以及直播设备,最后表显综合能耗为13.7kWh/100km。

平心而论,13.7kWh/100km的能耗在同级别车型中确实比较低的,当然也有可能是雷军全程使用NOA的缘故,并没有激烈驾驶。针对小米NOA功能,小通作为旁观者,虽然不能在车上体验小米的NOA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但从直播过程中也大概了解这套系统的实力在哪。

雷军:这两种心态需要“修正”

在直播开始没多久,雷军就道出当下用户对高阶智能驾驶的普遍态度。他认为,过于害怕和过于相信这两种心态,可能都需要修正。

小通深以为然。智能驾驶的技术发展很快,从初期的高精地图方案,已经升级到现在的无图智驾或者纯视觉方案,其实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现阶段主流车企基本可以实现城市NOA功能,城区NOA也在逐步开放之中。也正因为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过于迅速,消费者对这种新技术的态度自然呈现两极化的状态。

小通体验过初期的高精地图+激光雷达方案的高阶智能驾驶,鸿蒙智行、小鹏等无图智驾方案的高阶辅助驾驶和极越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平心而论,从功能上来讲,这三种智驾方案都可以让驾驶者比较安全地从A点送到B点,但在整个智能驾驶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小问题,尤其是在比较繁杂的城区路况,几乎所有智驾方案可能偶尔出现“老司机”般的操作,但在安全的前提下,整个智驾过程还是“新手司机”的谨慎。

雷军认为,即便高阶智能驾驶发展很快,但目前仍是“人车共驾”的时代,智能驾驶可以帮忙节省驾驶员80%的劲,但驾驶员还是要盯着路面。

测试是展示实力的最好方法

直播前期挑战的是上海地区的城区NOA功能,挑战时间刚好是上海的早高峰时间,而且还会经过繁华路段和普通居住区,无形之中增加了小米城区NOA的挑战难度。

首先在基本功方面,小米城区NOA识别到的模型比较广泛,除了常见的家用车、货车之外,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警车、救护车等都有相应的模型,这为智驾系统的判断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小米城区NOA还识别到横穿马路的自行车,以及在前面突然掉头的汽车,系统都能及时识别出来并制动,并还留出比较长的距离,而且直播画面并未出现明显的抖动,基本可以判断出车辆速度变化过程比较丝滑。

其次在进阶功能层面,面对“三圈环道”这一长距离大曲率的弯道时的表现比较从容。此外,车辆在城市快速路段相对来说比较激进,变道超车的频率比较高。

面对相对繁杂的城市路段,雷军使用小米城区NOA功能时还是相对比较“佛系”的,基本没有接管和干预,而卢伟冰在体验时有几次接管和干预。从直播来看,出现接管和干预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当系统识别到可能存在危险时进行车辆会减速,但卢伟冰可能驾驶性格比较激进,认为加速通过才能提高通行效率;另一种是驾驶者和智驾系统的认知不一致。

当车辆需要在前方右转时,卢伟冰下意识地认为需要往右变道,但智驾系统却选择了往左变道,所以卢伟冰进行了一次干预,后来才发现前方路口均为右转车道。

小通在体验NOA功能之时,确实有一段比较长的磨合过程,智驾系统判断出的最佳路线很有可能与驾驶者完全不同,而且城区NOA的整体表现远不如高速NOA那么激进。前期小通在体验智驾系统时,会了解系统在面对城区哪些道路比较吃力,哪些路况比较轻松,有了更为初步的判断之后,体验智驾系统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直播中后期主要体验的是小米高速NOA功能。各家主流车企的城市NOA已经表现得比较成熟了,小米高速NOA的表现也比较到位,与前车保留足够长的安全距离,面对突然的加塞也能够及时制动,而且该超车的时候就超车。从直播画面来看,小米高速NOA的整体逻辑是以限定速度在左侧车道行驶,遇到前方车辆的速度比较慢时会从右侧超车,再回归到左侧车道,临近下匝道前再往右变道。

可能有看过雷军直播的朋友注意到,小米SU7 Pro在限速120km/h的高速路段时限定了110km/h的时速,而且还长时间处于超车道,个人认为这样操作并不太安全,小通也留意到这次直播画面中有不少车辆超越小米SU7 Pro。主播对此进行了解释,车速控制在110km/h并不是为了控制能耗,而是因为直播过程中采用120km/h时速,会因为车速太快导致信号跟不上,避免网络延迟和卡顿。

从直播的整体表现来看,小米NOA的综合实力并不差,能够及时判断到障碍物并进行提前制动,确认安全再绕行,而且效率表现上也能兼顾,该超车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果断地超车。

不过,此次直播的路段还是有不少路段属于“新手级”,没有充分展示出与周边车辆博弈的能力,对无保护左转,人车混流、拥堵变道等高难度场景也暂时没有展示,等到小通拿到小米SU7的试驾车之后,也将会对这几大场景进行智能驾驶体验。

直播过程中,雷军也分享了他对智能驾驶方面的内幕:现阶段研究智能驾驶的车企有两个阵营,一个是通过供应商,二是完全自研,而小米汽车则是自研智驾的一员,每年针对智驾的成本就超过20亿元,团队规模在2000人级别,目前国内很少有厂商的智驾研发投入能比肩小米。据透露,小米城市NOA将会在5月底陆续推送,首批将会开通10座城市,到8月份还会有更多城市开通。

在小通看来,作为本身就有科技基础的小米汽车,唯有自研智驾才能让消费者信服小米汽车的技术基础,而且如果将智能驾驶交给供应商,以供应商的技术迭代速度,小米汽车要想在三年时间内造出第一辆车其实很难。

对于智驾能力的目标,雷军早在2022年就表示将在今年年底确保第一阵营。处于第一阵营的鸿蒙智行、小鹏,其实已经来到“有路就能开”的级别,昊铂、极越等其他车企也相继公布了城区无图NOA的开通时间,有科技基础的加持,小通认为小米汽车今年进入智驾第一阵营的能力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