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范昊天

“集控室,‘安吉××’轮已驶出船厢,船厢监护完毕!”伴随着对讲机清晰干脆的声音,长110米、宽17.2米的大型商品车滚装船“安吉××”轮载着700多台轿车,徐徐驶出三峡升船机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的峡江,潮平水阔,天朗气清,三峡枢纽通航水域忙碌有序。一艘艘船舶乘坐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电梯”,将矿石、汽车、粮食、建材等物资快速运送过坝。

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累计安全运行4.05万余厢次(含有载运行2.67万余厢次),通过货物1682.91万吨、游客超110万人次,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葛洲坝三座船闸联合运行,充分发挥快速过坝通道作用,助力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效益不断提升,有力保障西南地区水路物流畅通,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作为当今世界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通航环境最复杂的升船机,依靠256根钢丝绳,让重达1.55万吨的船厢货载每天跨越113米天堑约22次,且同步高度偏差不超过2厘米,这对设备稳定性要求极高。为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运行维护团队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密切关注天气水位变化,跟踪研究水位变动规律,总结提炼出集控操作“243”确认制、过厢船舶“两问四提醒”及“三看三监护”等现场安全措施。同时,科学高效组织年度计划性停航检修,强化日常设备维护保养,改善设备设施性能工况,实施重点船舶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设备停机故障率由通航初期的11.37%下降至目前的0.79%,船舶平均过厢时间由通航初期的75分钟缩短至49分钟左右,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快速过坝通道效益愈发显著。

三峡升船机是首座建设在自然河流上的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其运行维护在国内外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运维团队依托“李然创新工作室”,围绕运行效率提升、智能运维技术研究、维护工艺研究、水位变动应对研究、绿色低碳等方向展开前沿攻关,相继产生了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并成功应用于运行实践。在升船机管理处“创新我先行”党建品牌引领下,自主研制的三峡升船机设备维护三维作业指导书VR平台、钢丝绳自主爬行检测机器人、多功能液压试验台等装置应运而生,9项交通运输部颁发标准和技术规程问世,大型升船机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日益完善,设备设施工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冯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