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见习记者杨文君 发自无锡 “设计不是简单地为一座城市建个地标,不再只是“涂脂抹粉”,城市设计要与生态、生活、产业相融合,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5月17日,在2024无锡蠡湖生态设计节上,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设计学者曾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学者曾辉接受专访

南都记者关注到,去年,一则河南平顶山鲁山县花715万元建造“丑雕塑”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而该项目的采购公告还显示,雕塑的设计需能够表现鲁山城市形象,体现鲁山城市风貌,展示鲁山未来城市发展形象。且不论雕塑的美与丑,可见,这种以地标建设“标榜”城市形象的设计理念还散落在中国的部分地区。

在曾辉看来,城市建设应该用一种“大设计”观,去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跨界融合创新设计,让物更好地为人服务,让社会变得更有善意,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曾辉以无锡蠡湖为例谈及:“蠡湖很美,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打卡。如何更好地让游人随时随地休息,甚至躺着休息,就可以依托于蠡湖周边的水岸景观,建设一种阶梯式的坡形草地,让游客倚靠在草坡上休息,眼望天湖一色,背靠青青草坡,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善借自然环境进行城市设计的案例。”

“这种城市公共家具的设计理念,既不破坏环境,又能让游客沉浸在自然生态环境中,与自然亲近,让设计融入生态环境与文旅场景中。”曾辉说道,一座城市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就需要摆脱同质化、单调乏味的文旅场景与城市形象,提供更多样化、在地化、具有亲和力的自然化旅游场景、服务设施与生活体验方式,因此,设计大有可为,帮助城市创造出更有创新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当设计与城市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时,也就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了,好设计就是好生活,好设计也是美好文旅体验方式与场景的创造者。”曾辉表示,其实,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所以,创意设计在制造业、数字内容产业、人居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业、农业、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发挥设计的创新价值和艺术品质。

当被问及流量时代下,设计理念是否要有所转变的问题时,曾辉强调,过度推崇一次性、短命的设计消费观,即使一时网红,成为爆款,也容易出现缺乏持续性收益,所以倡导让设计具有可持续性,符合生态美学,具有长期主义精神。

这种可持续性还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据曾辉介绍,明万历年间沈德符的《野获编》早有记载,古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运输陶瓷,为防止破损,便在陶瓷间的缝隙处植入豆麦种子,成长的麦子与豆叶可填充在陶瓷器物之间,起到保护陶瓷的作用。这种“自然包装”体现的是中国古人的设计智慧,也是一种生态设计方式。曾辉说。

曾经担任北京奥组委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的曾辉还举例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对于奥运会形象景观物资的再生利用设计,就采用再生利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将大批量的旗帜、围挡等景观材料进行再设计,设计改造为书包、购物袋等,而不是作为赛后垃圾进行处理。通过景观物资的绿色化设计,达到了生态环保的目的,符合“绿色奥运”的追求。

“看似小微的设计创新方式,却能创造出一种美美与共的生态文旅场景与生活美好方式,不以善小而不为,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这就是艺术设计的力量、文化创意的价值。”曾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