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是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必修课,尤其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更是循证医学中重要的研究类别,被誉为临床证据中的金标准。

在RCT的设计与实施流程中,第一步就是需要提出一个明确临床的临床问题。如果在RCT设计和实施中不重视规范和细节,会对其证据级别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具有临床意义,具有研究价值,同时具备可行性与创新型的选题往往能给临床研究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许多临床医学工作者都会为如何进行研究课题感到困扰。

事实上很多方面都可以成为选题灵感,例如从临床实践中选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患者需求未被满足的地方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起点;又或是从自身所在的科室是否有特色诊疗或者特殊疾病等,亦或是与同行交流过程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确定好选题方向后便要按照既定的研究方案开展临床试验,收集各类数据,RCT的设计里面包含众多研究内容和要点,例如研究对象、样本量、设置对照组、随机化方案、应用盲法、研究因素,疗效评价指标以及统计分析。在这一连串的要素里面首先要清楚哪些是与高质量RCT设计紧密相关的。例如随机化分组的方法要具体明确,对于样本量较小的RCT设计,应注意两组基线状况的可比性。

如果忽视了某些关键环节,将会造成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大打折扣。

本场讲座郑教授将会根据自身经验与各位临床工作者分享如何设计高质量的RCT研究以及RCT设计的关键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添加公开课班长JOY

抢先报名讲座席位

还有更多科研福利等你领!

主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黎强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附属新华医院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兼职PI,主要从事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神经认知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方法学。

2016-2017年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学院流行病学系访问学者。担任多本SCI杂志特约同行评议审稿专家和包括《中国医学临床影像杂志》在内等多本杂志特约编委。长期针对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方法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学培训讲座和咨询工作,现已举办过超过百场讲座,具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