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消费电子产品,屏幕都是决定产品体验的关键要素。不难理解,毕竟绝大部分产品的体验都建立在用户和产品的交互上,而通过屏幕进行的交互无疑是目前最直接、高效,也最主流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 CES 消费电子展等活动上,经常能看到消费电子厂商经常「卷」屏幕技术和形态。有时候,甚至是物理意义上的「卷」。

2019 年的 CES 上,LG 就发布了全球首款卷轴 OLED 电视 R1,技惊四座,随即被评为当年的「最佳电视」。但在 5 年后,LG 电子终于选择了完全停产卷轴 OLED 电视,停止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并收回所有展示机。

但从开始到放弃,卷轴屏电视的退场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事实上我们在更早之前就看到了卷轴屏技术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 PC 等领域的败退。

4 个月 10 台:卖不动的「神仙电视」

首先可以肯定,LG 选择放弃卷轴 OLED 电视的直接原因是:卖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G 卷轴 OLED 电视 R1,图/ LG

在发布卷轴 OLED 电视 R1 之后,LG 在(第二年)2020 年 10 月宣布这款电视正式上市。不过据韩国媒体后来报道,LG 65RX Rollable 在韩国市场上市 4 个月后的销量仅为:10 台。

尽管从 2021 年开始又在北美、欧洲以及国内市场推出,但始终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

不过公允地讲,LG 卷轴 OLED 电视的产品力并不差。

在卷轴屏电视这一点上,除了能在不用的时候「卷」起来——将电视屏幕像魔法一样藏到底部的装置中,它还支持介于完全展开和收起之间的中间模式,LG 称之为「Line View」,可以显示时钟、照片和音乐控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G 卷轴 OLED 电视 R1,图/ LG

作为电视,LG 卷轴 OLED 电视 R1 支持杜比视界、120Hz 4K 游戏、可变刷新率、自动低延迟模式等等,此外还配备了 4 个全 HDMI 2.1 接口,以及 100W 的杜比全景声音响系统,几乎满足大部分人对于现代电视的所有要求,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问题是,LG 卷轴 OLED 电视 R1 90 万元人民币的定价,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即便对于那些可以承受这个定价的富豪来说,LG 卷轴 OLED 电视 R1 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仅有「小小的」65 英寸版本,显示规格上又不如几乎同代的 LG OLED 电视 G1,可靠性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 LG 卷轴 OLED 电视 R1 的产品定位,可能就是「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包括 LG 后续推出的 55 英寸透明卷轴 OLED 电视,同样面临尴尬的产品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卷轴+透明,图/ LG

也就难怪 LG 的卷轴 OLED 电视尽管有着相当惊艳的产品形态,却始终面临卖不去的尴尬,更遑论通过规模效应、利润不断迭代和优化卷轴屏电视。这也注定了卷轴屏电视的命运。

但卷轴屏的败退不只是在电视上。

从电视到手机,从手表到笔记本电脑

现在回头来看,2021 年可以说是卷轴屏技术的「高光时刻」,LG 卷轴 OLED 电视 R1 的新奇感还在大众印象中,同时还有大量厂商都在探索卷轴屏技术的应用。

在那一年的 CES 上,OPPO 没有跟随当时大热的折叠屏概念,而是展示了一款堪称惊艳的 OPPO X 2021 卷轴屏概念机,能够实现在 6.7 英寸和 7.4 英寸屏幕尺寸之间的无极调节,并且做到几乎「零折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PPO X 2021 卷轴屏概念机,图/ OPPO

OPPO X 2021 卷轴屏概念机的出现,可以说引爆了机圈的关注,甚至还让很多人觉得「折叠屏手机」的概念都不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PPO X 2021 卷轴屏概念机,图/ OPPO

与此同时,LG 宣布了采用自家卷轴屏技术的 LG Rollable;TCL 也展示基于华星光电柔性屏卷曲屏技术的竖向和横向卷轴手机;三星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申请获批的专利也显示,三星是有想过在智能手表中应用卷轴屏技术。

不仅是以上厂商,其实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等头部手机厂商都一度考虑过卷轴屏的技术路线。PC 厂商也不例外。

联想在 2023 年的 MWC 上就展示过一款卷轴屏笔记本电脑,用户可以一键将屏幕从 16 : 9 的 12 英寸屏幕自动拉伸至 8 : 9 的 15.3 英寸,试图解决笔记本电脑长期以来「大屏」与「便携性」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想卷轴屏原型机,图/联想

但实际上不管是卷轴屏手机、手表还是卷轴屏笔记本电脑,基本都是昙花一现。

官方说不是概念机的 LG Rollable 后来选择了不上市;OPPO 正式推出卷轴屏手机的消息也时有传出,但结果还是转向了折叠屏手机;联想在展示卷轴屏笔记本电脑的第二年,迅速转向了透明显示屏技术。

在炫酷的概念和技术展示之后,卷轴屏产品最终还是只能回到「实验室」。

菜是原罪,贵是硬伤

理论上,卷轴屏确实是一种更加便携和优雅的屏幕技术,它能根据用户需求伸缩屏幕尺寸,提供了极大的便携性和灵活性。但理论归理论,卷轴屏在实际应用面临诸多的限制。

耐用性,或者说可靠性就是一个主要问题。

卷轴屏的核心是将柔性屏幕「卷」起来,这意味着屏幕必须要经受更多拉力和应力考验,而运动过程中如果受力不均,很容易对屏幕造成损伤。这样的工作方式决定了,频繁的展开和卷曲会导致屏幕材料的疲劳,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损坏或性能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PPO X 2021 卷轴屏概念机,图/ OPPO

按照 LG 的说法,他们首款卷轴 OLED 电视 R 最多可支持 50000 次的伸缩,对于电视来说并不算低,但这也是「最多支持」,同样很难保证过程中的损坏和性能下降。

再有,卷轴屏在屏幕和电机(驱动屏幕自动卷曲)的耐摔性能、防水性能都存在很大的挑战,这方面可能也比折叠屏来得更加严峻。卷轴屏幕的精密控制机制和热管理也是技术挑战,需要厂商高精度的机械设计和更优的散热方案,才能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这些都导致厂商在一定程度上被迫放弃了屏幕的核心显示性能,以保证卷轴屏的正常性能。

与此同时,卷轴屏的成本一直没有降下来。制造卷轴屏幕需要特殊材料和复杂的生产工艺,需要精密的机械部件来支持屏幕的平滑展开和卷起,这导致其生产成本远高于传统平板屏幕,高于可折叠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折叠屏的联想 ThinkPad X1 Fold,图/联想

所以即便我们能看到卷轴屏产品的上市,但都无一例外有着相当离谱的定价,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

卷轴屏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多技术在投入应用阶段都面临的问题。有些技术可以被市场接受并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然后形成正向的循环,进入大众生活;但有些技术却可能始终卡在最初的应用阶段,直至放弃。

但关键是,卷轴屏和折叠屏技术天然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当折叠屏技术已经克服了大量材料、工艺和设计的问题,在智能手机市场站稳一定脚跟,卷轴屏却始终还在「实验室」和「市场」之间不断试探、徘徊:

很难说有什么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