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乌江江畔草木丛生,一排排墩柱屹立在巍峨山间,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黄草乌江特大桥似一条巨龙横亘江面,工人们正在进行浇筑工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9日凌晨,由中铁建重庆投资参与投资、中铁十五局承建的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巴彭路13标项目黄草乌江特大桥右幅合龙,至此大桥顺利实现全桥合龙,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草乌江特大桥,全长1702米,主跨为220米,两侧跨径各为115米,最高墩柱达146.565米,桥梁主跨位于通航的乌江之上,桥面至江面最高通航水位高差为180.941米,高空作业安全管控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局难,是项目遇到的第一项挑战。黄草乌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境内,是连接荆竹坝村和黄草村的重要交通要道。大桥所处的位置是典型的“峡谷地形+岩溶地质”,建设初期为了选好点,定好线,项目技术人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绑着粗麻绳在山间几乎垂直的悬崖峭壁上前进,浓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水挡不住他们前行的脚步。大桥跨越乌江,两侧山势陡峭,河谷呈“V”字形,26#主墩位于江对岸陡峭山坡上,前期没有施工通道,进场施工极其困难,项目决定采用大型渡船运送大型设备以及日常所需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解决了第一大难题。主墩工程量大、施工期长,为确保工期,项目团队改变思路,单独为主墩开辟了一条物资保供的“绿色通道”,使主墩具备了先期开工条件,同时减少了引桥其他工作面对主墩的交叉作业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难,是项目不断攻克的“关卡”。在施工过程中,面对超高墩施工多项难题,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不断突破施工瓶颈,目前已取得3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5篇国内核心期刊。如针对高墩爬模和悬臂浇筑的建造顺序,项目以阶段状态为控制目标,建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体系的精细化分析模型,对施工阶段进行优化分析,搭建结构体系建造信息化平台,实现与结构计算分析软件的数据传输与共享。项目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探索影响桥梁悬臂现浇梁段外观线形质量因素,总结施工工艺,编制《作业指导书》,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由重庆高速集团联合中国铁建等31家央企国企共同投资建设,总里程28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有效缩短渝东南地区与重庆主城经济圈的距离,增强渝东南地区各区县的紧密联系,对进一步开发沿线旅游资源、推进交旅融合、带动沿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等具有深远意义。(中铁十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