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5月21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出席第十届世界水论坛“河流生命:水系连通与生态流量”议题分会暨《河流伦理建构与中国实践》报告推介会指出,河流危机本质上是生存环境危机、人类存续危机,保护河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障人类永续发展。

会上,李国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托共同为报告揭幕,与会嘉宾进行了交流研讨。

“河流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李国英指出,一个时期以来,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多重作用下,人与河流的关系日趋紧张,部分地区河流健康生命受到严峻挑战。

他说,建构河流伦理,就是要把自然界河流视作生命体,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的基本权利,调整人与河流关系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责任义务、行为规范,让河流永葆生机活力,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是建构河流伦理的核心理念。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基本权利,是建构河流伦理的重要基础。形成符合河流伦理的行为规范,是建构河流伦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水利部愿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携手合作,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引领下,共同推进河流保护治理,加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新的贡献。”李国英表示。

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马可·阿西里,国际水电协会副首席执行官巴勃罗·瓦尔韦德等专家纷纷发表观点,高度认可中国建构河流伦理主张,认为报告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