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所述,仲夏之际,人们钟爱登高望远,以顺应阳气上升之天道。五月正值仲夏时分,而此月之首个午日,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是登高望远、顺应阳气的最佳时机。因此,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对它极为重视,也就有了很多的习俗活动。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诗句,宋代诗人许文通的《端阳采撷》“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诗中生动描绘出端午节当天习俗活动的盛景。端午除了这些习俗外,还有很多禁忌。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端午节当天“6不做1要吃”,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可别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不做是什么?

第一个,不独自出远门

端午节前后雨水量多,独自一人出门不方便,同时也有一定的危险。另外一个是端午节又被称之为“毒月”,阳气旺盛,细菌病毒很活跃,容易对人造成伤害,所以端午节当天不要独自出远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不要剪指甲,剪头发

端午的“午”与“无”谐音,老一辈认为在这一天剪头发,剪指甲很容易给自己引来一些坏运气,因此建议端午节当天不要剪头发,剪指甲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不要招惹虫子

端午前后温度高,潮湿,很多带有毒性的虫子刚出土,此时的虫子毒性最大,也是最活跃的时候。建议告诉家里的小孩碰到虫子不要去招惹,赶紧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个,不要进出墓园

因为墓园一般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杂草多,毒虫喜欢隐藏在其中,一不小心就容易招惹到它们。另一方面,端午当天进出墓园很容易打扰到先辈们,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禁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个,不要穿红色衣服

端午节本身不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是驱瘟祭龙,祭拜祖先的日子,在这一天很忌讳红色衣服。另一方面,红色衣服比较鲜艳,也容易吸引一些毒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个,不要下河游泳

端午前后温度比较高,很多人喜欢到河里游泳。但是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在端午当天投河自尽的,老一辈人觉得端午当天到河里游泳犯禁忌,容易出现一些意外,因此要警告家里的小孩不要到河里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要吃什么?

吃粽子

端午节也叫粽子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粽子是用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如:猪肉,鹌鹑蛋,豆沙,红枣等,将其包裹在竹叶或者是荷叶,用绳子捆扎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吃粽子有几个原因:

1,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河自尽,老百姓们为了不让鱼儿去咬屈原的身体,将粽子投入到河里,希望用这种方式让鱼儿吃饱,不去打扰到屈原。

2,粽子的外形很像一个“包”有寓意生活安康,家庭美满的意思。

3,端午前后,温度高,雨水多,病菌滋生,容易感染疾病,但是竹叶有艾草的清香味,老一辈人认为能够驱邪避瘟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