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张飞涛

见习生丨卓西峰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如今,在汽车行业,小米汽车炙手可热,但同行大多仅佩服小米的营销,而非汽车的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近日,广东佛山的聂先生表示,提车不到1个月的小米电动汽车两次在高速路上智驾失灵,无法行驶。

近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SU7车队目前还在测试,“我们希望把这一批车跑到15万、20万公里,跑完整个生命周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有观点认为,小米SU7测试尚未完成就开始交付,有将用户当“小白鼠”的嫌疑。不过亦有人士表示,在上市后还在继续路测,该车仍在进步。

营销降维打击,技术能力如何?

3月28日晚,小米集团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公布了多款配置车型的售价,区间为21.59万元至29.99万元。其中,小米SU7(售价21.59万元)、小米SU7 Max(售价24.59万元)4月底交付,小米SU7 Pro(售价29.99万元)5月底交付。

4月份,小米SU7交付7058台,一举进入造车新势力前10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5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个人微博上公布了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小米SU7已经交付了一万台车。雷军称,公司正在继续扩充产能,确保今年交付10万台。

据悉,小米汽车已拥有上万名车主。目前,小米汽车的锁单量已突破10万辆,这对小米汽车的交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雷军曾坦言,SU7上市之后涌来的订单让他倍感矛盾,一方面“销量好到不敢相信”,但同时也因大家“万倍放大镜式的关注”而感到焦虑。

雷军所说的“大家”应该包括汽车行业人士,而从目前来看,这些业内人多数仅佩服小米的营销,而非汽车的质量。

5月20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回应与小米汽车的竞争时表示,“雷总的营销能力比我强,但我技术能力要做到比他强。在营销能力方面小鹏汽车也会不断提升。”

何小鹏认为,今年下半年,预计小鹏汽车会比雷军的小米SU7有更好销量。

3月30日,三六零创始人周鸿祎发视频回应直播时对哪吒品牌命名、营销等方面表达诸多不满,并点评了小米汽车营销。

周鸿祎反思,很多创业者技术做得好但是不懂宣传,本质原因是不能从用户出发。如果把用户不知道的事情告诉用户,用户就会觉得非常新鲜。

周鸿祎还举例子称,小米把同行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觉得人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重新包装告诉用户,比如8层上漆工艺、9100吨的压铸机等,给用户一种“惊艳”的体验。

周鸿祎直言,国内车厂营销上都比小米差一大截,小米应该成为所有新能源制造商的营销师傅。

近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谈及汽车行业的竞争时表示,手机同行小米雷军入局之后,带来了强大的流量能力,这是传统车企根本不具备的能力。

知名财经博主任泽平也在社交媒体上对小米汽车进行了点评:雷军的一场直播带货卖出去9万辆车,相当于200亿的GMV。小米汽车的新媒体营销打法值得关注,这是传统营销方式难以企及的,是对传统营销的“降维打击”。

安全事故频出,只退不修息事宁人

企业营销做得好是一项“硬本领”,但在“大家”的眼里,质量好更有说服力。

销量过万的小米汽车,能让车主完全接受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广东佛山的聂先生表示,提车不到1个月,小米电动汽车两次在高速路上智驾失灵,无法行驶。

直到5月10日,聂先生未收到车辆故障报告,只好同意小米一方提出的退车方案,双方签订车辆回购协议。

“但我仍想弄清楚车辆为什么会发生故障。”聂先生说。车主两次联系售后,收到的反馈情况为:第一次说是软件问题、第二次说是硬件问题。

对此,小米汽车线上客服称:“关于具体的车辆故障原因,目前确实还无法确定,还需要专业人员检测。”

5月8日,湖南一位小米SU7车主描述,车辆在低速倒车时,刹车似乎突然“失灵”,伴随而来的还有车内警报的尖锐响声,以及显示屏上赫然跳出的“制动系统故障”等四条警示信息。

面对突如其来的刹车“失灵”,车主李先生迅速采取行动,尝试激活车内的SOS急救系统,但许久未见回应。

一个多小时后,当地的道路救援团队才赶到现场,将车辆安全拖回长沙交付中心。

5月13日下午,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上公开回应此事“的确是软件的误识别”。

王化表示,经汽车部工程师分析确认,故障发生的原因是,车辆当时为制动主控制器(DPB/BCP)的系统误识别降级触发备用制动策略,制动辅控制器(ESP/BCS)直接响应制动需求为车辆提供刹车减速的情况;同时,车辆大屏因此也报了制动系统故障提示。

“目前车辆已经恢复正常,但还是基于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工作人员向用户表示可以支持用户的退车或换车诉求,同时覆盖因退换车而产生的费用。如换车,将按照原订单号优先排产,并给予等待期的代步补偿。”王化表示。

总体来看,当小米汽车确认是自身汽车质量问题时,均以“只退不修”来息事宁人。

当前,小米SU7还无法计算汽车故障率(一般以10万公里开始计算)。

“再告诉大家一个以前没有讲过的信息,(SU7)这个车队目前还在测试,我们希望把这一批车跑到15万、20万公里,跑完整个生命周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全部测试完可能会跑1100万公里。”雷军说道,以前的车厂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投入过如此大规模的测试。

有观点认为,小米SU7测试尚未完成就开始交付,有将用户当“小白鼠”的嫌疑。不过亦有人士表示,在上市后还在继续路测,该车也算是在积极寻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