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蔡黄浩、通讯员李辉5月24日报道:5月初,在上海市奉贤区奉浦街道不少小区门口,多了一排排像快递柜的充换电装置,居民通过手机扫码,“30秒内”就能在小区门口为电动自行车换电,既方便又安全。

今年以来,上海市奉贤区牵头公安、消防、城管、市场、网格等职能部门力量,开展“电动自行车、代步车进楼入户充电专项排查整治”,坚持“精准整治、源头治理、多元防范”的原则,探索“疏堵结合、充换互补”的新模式,着力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用电风险和保障城市运行安全这一基层治理难题。

2024年1月1日至今,全区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9起,同比下降47.06%,累计清零电动自行车消防隐患1311处,查处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违规停放等行政案件13起,有效压降了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

多部门联动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难”

奉浦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5.51平方公里,下辖19个居委,48个居住区,1个商业圈,2个地铁站点,常住人口8.16万人,3.5万多户,居民电瓶车保有量至少在1.2万辆以上,还有过境或换乘等临时停靠也有1万辆以上……对于电动自行车“不安全充电、不规范停放”整治的难度,奉浦派出所所长唐杰心知肚明:“光靠我们所里40余名警力来整治数量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和排查各小区的安全隐患肯定不行。”

奉浦派出所辖区秋月朗庭小区有高层建筑也有低层楼房,老旧小区和新式小区面临的问题在这个小区集中体现,也是奉贤地区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的“缩影”。

“刚开始,针对秋月朗庭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的问题,我们派出所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增派警力、物业工作人员、街道平安志愿者、楼组长等加强巡逻、宣传、告诫,主动将楼道内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推至停车点,但收效不大,经常反复。” 秋月朗庭小区的社区民警王依超表示。这些举措只能治理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问题,但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为此,奉浦派出所提请奉浦街道会同应急管理、城管召集居委、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开展协商,逐步增加地面停放点,小区先后完成了4处绿化带改造硬化,并通过搭建临时雨棚的方式,增设7处电动自行车临时停放点,增加停车位200余个。随着停车位紧张的问题得到缓解,秋月朗庭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乱象明显减少。

今年以来,奉浦地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引发的110警情和12345热线举报数量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5%,电动自行车火灾警情“零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警方供图)

疏堵结合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

“滴滴滴滴……电动自行车禁止进入楼道、电梯……”家住上院小区的李先生下班回到小区,刚一坐上电梯,就听到报警声响起,电梯门也一直合不上。同时,小区消防控制中心也同步触发了梯控报警装置,物业人员通过电梯广播提醒李先生:“本小区电梯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梯控预警系统,识别到您将车辆推进电梯,请将车辆停放至集中停放点,请您配合!”

随着梯控系统在高层小区的引入安装,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问题得以缓解,但是还有不少居民选择将新国标的三元锂电池拆下来拿到自己家中充电,因为三元锂电池较以往的铅酸电池更轻便,有一拎就走的特性,让梯控系统无法识别和阻止居民带电回家充电。

派出所也将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向奉浦街道反馈,为了解决“充电难”问题,多家部门坐在一起商讨研究,很快,奉浦街道牵头引入了“共享换电”试点,提出在公共区域,设置面向全体市民的“安全可靠、更换便捷、占地面积小”的共享换电柜,作为集中充电点的补充。

“今年4月至今,已完成20处换电柜布点,200个电池仓,最高可覆盖800余人次……”奉浦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田俊介绍道。下一步,奉浦街道将逐步完成300-350处换电柜的布点,计划可覆盖用户1.4万-1.6万人次,基本覆盖街道现有电瓶车保有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警方供图)

“打防管控”多元共治,治标更治本!

4月以来,奉贤交警部门对道路上行驶的非标电动自行车开展“一告知、两询问”,明确告知 “驾驶拼装、加装、改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是违法的行为,并询问是否知晓改装蓄电池的危害和改装途径,对获得的200余条源头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溯源追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警方供图)

来自经侦支队食药环知大队负责人周犇表示,4月28日,我们根据交警部门提供的违法线索,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本区星火开发区一自行车厂开展联合执法,抓获涉案人员2名,查获伪劣电动三轮车95辆、摩托车发动机、电机、轮毂、电池、充电器等配件1000余件,涉案总金额1000余万元。

针对农村规模租赁房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人车同屋”等突出隐患,公安部门会同属地政府试点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借助农宅屋檐下方等空间,辟出室外集中充电区域,并配套穿线保护、插座保护等设施,确保充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