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转让所持金融机构股权,再增加一例。

6月13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推介宝盈基金25%股权招商项目,招商主体为中国外贸信托

自2022年以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开启了转让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股权的步伐。

多位业界人士向信托百佬汇记者分析,行业性的转让出清动作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包括:聚焦主责主业,自身业绩压力,综合考虑当前基金、券商估值,以及监管要求等。

外贸信托拟清仓宝盈基金股权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宝盈基金)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1亿元,注册地深圳。该公司有2家股东,均为信托公司,中铁信托持股75%,中国外贸信托持股25%。

6月13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推介宝盈基金25%股权招商项目,招商主体为中国外贸信托,价格面议,信息披露期为6月13日至7月10日。这意味着,外贸信托拟“清仓”宝盈基金股权。

据外贸信年报,持有宝盈基金25%股权,2023年为其带来2027万元的投资收益。

据披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宝盈基金综合资产管理规模1378.21亿元。共管理基金61只,已构建较完备的产品线。2008年3月,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2022年8月获批QDII业务资格。

除宝盈基金外,外贸信托还持有冠通期货48.72%股权,持有诺安基金40%股权,均为这两家公司的并列第一大股东。

截至2023年末,外贸信托信托业务规模1.5万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

还有多家转让基金、券商股权

近年来,信托公司转让所持金融机构股权已不鲜见,转让标的既包括基金也包括证券公司股权。

据信托百佬汇不完全梳理,2022年以来,信托公司转让动作包括:

山东国信清仓转让富国基金16.675%股权;

上海信托转让上投摩根基金51%股权;

已破产的新华信托拍卖所持新华基金35.3103%股权;

山西信托拟转让其持有的汇丰晋信基金31%股权;

国元信托拟转让金信基金31%股权;

中航信托拟转让嘉合基金27.27%股权;

重庆信托转让所持国都证券4.717%股份(全部持股比例5.282%);

山东国信转让民生证券1.17%股权……

其中有的转让已完成,也有的多次挂牌转让尚难寻买家。

因何转让?

过去持有金融机构股权,曾为信托公司带来较好收益,如今信托公司为何转让这些股权资产?

一些信托公司曾对外作出过表述。例如,上海信托转让上投摩根信托股权时曾表示,为落实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优化集团发展战略,上海信托根据监管要求及有关规定,基于互惠互利原则,稳步推动这一股权转让相关事宜。

中航信托对外转让嘉合基金股权的相关挂牌信息显示,系“根据公司发展战略”。

对于转让持有的部分国都证券股份,重庆信托曾对媒体表示,主动“瘦身增肌”,可以让信托公司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尽管各家情况不同,但结合多位业界人士在接受信托百佬汇记者采访时的分析,行业性的转让出清动作,存在一些相对共性的背景。

一家信托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向记者分析,一方面是可能是提高当期收益的考虑;另一方面基金和券商尤其是中小型的近年业绩下滑,投资价值降低,所以加快变现。此外,还有个别机构可能因风险原因需要出让股权,以补地充流动性。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可能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来自监管的压力。监管机构一直在对信托公司的股权投资进行盘点清理和强化监管,要求信托公司简化控参股公司的架构,清理套利空间,严控关联交易风险。二是来自业绩的压力。很多信托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转型乏力,消化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而公募基金股权估值处于高位,通过处置套现回笼资金以压降风险资产,优化财务报表。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另一方面,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下滑,基于审慎考虑,转让股权。

“当然对于优质金融机构股权,可长期值得持有,不仅可以保持分红收益稳定,有利于打开信托公司获利空间。而且可通过资源共享、交叉融合等方式形成业务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各个资产管理领域特长和优势,构筑差异化的投资管理能力。”帅国让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