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字数:210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基金子行业规模从0增长到11.15万亿用了不到4年时间,目前为1.26万亿。

作者 |第一财经 徐宇

75家机构,1608名从业者、385名投资经理,这是曾经辉煌的基金子行业目前最新的数据,有的基金子公司甚至只剩下一名会计。

“基金子”,是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简称。此前,该细分行业管理规模从0迅猛增长到11.15万亿,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而后因乱象频出,在监管及时出手后,行业整体掉头向下,缩水到如今的1.26万亿。

在望京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里,一位亲历基金子行业潮起潮落的基金子“老兵”大岭(化名),向第一财经记者讲述了他曾亲历的跌宕起伏。

高管转行做跨境贸易、投行负责人卖咖啡机

全行业只剩1600多人了。”看着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子行业从业人数,大岭喝了一口饮料,感慨从业人员比巅峰时缩水了七八成。

统计显示,头部机构人员“缩编”尤为明显。以曾经的“行业一哥”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民生加银”)为例,其参保人数从巅峰时期的217人一路降低至2022年底的25人。

相比从业人数,管理规模缩水更甚。

根据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基金子公司管理总规模为1.26万亿元。

而在2016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曾达到顶峰的11.15万亿元,此时距离第一批基金子公司成立过去不到4年时间。

横向对比,管理规模从0到10万亿元,公募基金行业耗时长达19年。极快的资产扩张速度,让不少基金子从业者产生“藐视公募,比肩信托”的自豪感。

与规模急速下滑相伴随的,昔日该行业细分领域群英荟萃,但在时代浪潮下也只能各寻出路。

“我们之前的一位高管在做跨境贸易,还有一位合伙人业余时间在开网约车……”即使已离开基金子机构4年多时间,但大岭仍旧心系前东家人员的动向。

据大岭介绍,他曾任职的基金子公司投行部总监,目前在杭州“创业卖咖啡机”。

而作为一名老媒体人,作别基金子公司“营销策划部负责人”名头后,大岭重回媒体已有2年时间,如今他也选择了“重启人生”,自己做老板,全职打理“深聊投资人”和“老陈聊资管”自媒体矩阵。

昔日群英荟萃的基金子公司,即使面临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也仍旧有一些人选择坚守下来。

“前东家目前只剩不到20人,其中业务前端只有几个人。”大岭透露,前东家还有一些在签的、无固定期限的、每年都会续签的存量业务,公司需要人去维护、运营,并从上述业务收取管理费。

不过据他测算,这些存量业务总规模不会超过50亿,按千分之一的收费标准,公司年收入也就不到500万元。

管理费无法获得突破,自然就无法给留存人员开出高薪。据悉,有的基金子公司“现任总经理(月)收入也就2万元左右,而下面员工收入只有几千元,年终奖更是无从谈起”。

风险集中爆发、行业拐点

基金子公司业务是从公募基金的专户部独立出来的,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各家基金子公司开业伊始就拼命“跑马圈地”。

“和只能投标准化产品,例如股票、债券等标的的公募不同,基金子可以投一级市场,甚至类贷款业务也可以投。市面上所有的金融需求、都可以通过基金子公司这个壳去做。”大岭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描述基金子神奇的业务范围。

大岭入行时间点是在2017年初。从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彼时通道业务撑起了基金子的大部分规模。

截至2016年底,基金子公司专户主动管理类和合作管理类产品管理资产规模合计3.03万亿元,占比31.6%;通道产品管理资产规模7.47万亿元,占比71.1%。

从投资标的来看,基金子公司专户主要投向非标市场,规模为8.87万亿元,占比82.8%;投向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的标准证券规模1.38万亿元,占比12.8%;其余为少量现金及其他投资。

然而,经历野蛮生长后的基金子行业开始乱象频现。

例如有基金子公司自诞生以来,以子公司为平台下设分支机构、出资设立孙公司开展多元经营的现象不断出现。

个别基金子公司在下设孙公司兼营其他业务方面表现得颇为激进,例如部分基金子公司的下设公司还存在业务交叉、兼营互联网金融等问题。

还有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风险集中爆发,踩雷违规事件频发,甚至对母公司和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了不利影响。

事实上,一直到今天,基金子的从业经历仍在对大岭产生影响。“前段时间还有人让我填上家基金子的合规报告”,他向记者透露。

在此背景下,监管及时出手整治。

2016年12月15日,“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下称“风控指标规定”)开始实施。史上最严监管来袭,多数基金子公司业务停滞,人员动荡。

例如“风控指标规定”第十条就对专户子公司的净资本、和净资产负债比做出明确规定。

那些有着银行系股东背景的基金子公司“大树底下好乘凉”,部分机构在新规出台前后紧急增资。例如工银瑞信投资增资11.8亿元,注册资本高达12亿人民币,成为彼时注册资本最多的基金子公司。

但大多数基金子则没有那么幸运。

2019年,大岭所在的基金子公司高管及合伙人“一个接一个离职”。

2020年大岭也办清了离职手续,退出了公司群,彼时群人数定格在52人。而在一年之前这个数字是80多人。

他也由此结束了这1000多天的从衣着随意的媒体人,到西装革履的基金人身份转变的旅程。

微信编辑| 高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