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底白字的醒目标识,搭配着循环播放的俄语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开张的俄罗斯商品馆成为今年多地街头巷尾的一道新风景。但近期,在这些俄罗斯商品馆里,不全是俄货、有不少国内代工产品的现象引发不少网友“避雷”。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已有监管部门对此进行检查,有俄罗斯商品馆因受经营场所和产品资质的问题影响而撤店。因“利”而聚的俄罗斯商品馆,也出现了撤退迹象,目前开店的疯狂更像是为挣快钱的短期狂欢。
缺少资质门店忙撤退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两侧的俄罗斯商品馆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刚开店一周多的“俄罗斯国家产品馆”,从抽奖活动到特惠售卖,店内热闹不断;另一边则是紧闭着玻璃门,只剩下大棚和一地杂乱货物的“俄罗斯商品馆”。
“他们已经退租了,位置这几天就会腾出来。”上述“俄罗斯商品馆”所在地段物业租赁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馆是在今年4月搭建的,售卖过服装,后来才开始卖俄罗斯进口食品。
在北京商报记者以合作商身份咨询时,上述负责人透露称,该馆退租的主要原因是近期片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前来检查,店内涉及的俄罗斯进口产品需要提供不少证明材料,老板因嫌麻烦就先闭店了。
“最近查得严,因为有俄罗斯商品馆被怀疑是打着进口食品的旗号售卖国产货。如果要做进口食品生意,手续一定要全。混着卖的话,建议别只挂进口食品的牌子。”上述负责人说。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向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街道所核实得知,近期,因收到通知,的确有对该馆进行检查,主要涉及其经营场所、售卖产品的资质报告等。
实际上,在俄罗斯商品馆遍地开花的同时,一些门店也在悄然撤退。据媒体日前报道,在北京市西四环附近一处生活商街,原本在B1层开设的俄货商店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家杂货集合店。这处商街是今年11月初才正式运营的,意味着该俄货商店最多只存在了一个多月。
另外,北京市东城区某俄货商店商家表示,前不久,一家位于海淀区、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俄罗斯商品馆刚开门不满一个月就关店了。
最快3个月回本
目前,在天眼查上,以“俄货”为关键词搜索,一年内成立的公司就达894家。据观察,除了各种以“俄罗斯商品馆”命名的门店外,还涌现出不少“俄××”商家,例如俄比熊、俄北熊。以俄比熊为例,其主体公司俄比熊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今年3月开了第一家门店,从9月开始招商,目前已有60余家连锁门店。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北京甚至还有连锁餐饮店直接把俄货搬进大厅进行售卖。该餐饮店服务员表示,老板会赚钱,这是店里开拓的新业务,现在很火。
做进口食品生意近十年的罗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其实近几年俄货都很火,2022年刚开始的时候,70多平方米的小店一天都能卖到十几二十万。今年因为‘俄罗斯商品馆’又爆发了,趁着这阵热潮,我们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拓展了店面面积并增加了卖的单品”。
据俄比熊招商人员介绍,品牌深耕俄货贸易多年,产品丰富,多达8000多个单品,每月100多种新品更新。建店快、回本快,12—20天开店,最快3个月回本。单店毛利方面,非会员毛利在60%,会员毛利在40%,综合毛利算下来是50%。
“现在市场是蓝海,概念刚出来不久,市场比较好打。用心做的老板3天就能做二十几万的营业额,回本周期快。”该招商人员表示。
靠贴标签规避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俄比熊招商人员进一步指出,门店可搭配一些国货用来引流,不超过20%就行。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搭配国货,成本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针对此前媒体报道的俄罗斯商品馆里还在售卖其他国家或国内加工或纯国货产品,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近期,在北京新开的俄罗斯商品馆里仍有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的产品,包括饮料、咖啡制品等,以及国产的肉肠、奶粉和面包等。不过,会在价格标签上标注“非俄罗斯生产”。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主任李洪江律师表示,在主打进口食品的门店里售卖国内加工或纯国货产品,可能涉及的消费欺诈或侵权等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首先,可能涉嫌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者。如果门店将国产或者产自其他国家的商品宣传成俄罗斯进口食品,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此外,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甚至可能要求退一赔三。
门店销售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我们这么大的超市也不可能只卖俄罗斯的产品,但90%以上都是原装进口的,不会二次封装。像肉肠和面包等食品的保质期比较短,进口还涉及过关运输等流程,只能采用俄罗斯的原材料和工艺等,制作出有俄罗斯风味的食品”。
不过,目前在俄罗斯莫斯科留学的“00后”周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不少国内俄罗斯商品馆里的产品很少能在俄罗斯当地看到,即便有,都是比较小众的选择,甚至还有配量上的不同。例如,俄罗斯商品店里一款名为美丽花园的200毫升复合果汁饮料,在俄罗斯当地一般都没有小瓶装,基本是1.5升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近年来,中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俄罗斯商品馆也随之兴起。但越开越多的俄罗斯商品店还是有一定的水分,可能有商品“挂羊头卖狗肉”,还有的商品先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关后又返回变成了“俄罗斯商品”。这类门店要长久经营下去,最终还是要落到品质上,品质不好也不可持续。目前开店的疯狂更像是为挣快钱的短期狂欢。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程靓/文并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