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中国带回了人类历史上首批从月球背面采集的地月样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伟大探索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全球主流媒体也纷纷积极报道了这一重大科技成就。美国媒体CNN在报道中却对中国的月壤样本分配安排表示了不满。

CNN报道援引中国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中国将会首先与国际合作伙伴共享月壤样本数据并开展联合研究,三年后才会向更多国际团队开放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NN认为,这意味着当国际团队最终获得样本时,中国科研团队可能已经发表了研究成果,这对其他国家科研团队来说存在不公平。

的确,月球样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代表了人类文明对月球和太阳系认知的重要进步。因此,月壤样本的共享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作为样品的采集方和拥有方,中国有权对样品进行首要研究和保护,其他国家不应对此过分苛责。

样品的获得是中国自主研制嫦娥系列探测器、独立实施登月与取样这一庞大工程的直接结果。中国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样品的产权理应属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样品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重大。中国有责任和义务首先利用好样本,以推动本国航天事业和科技进步。

样品的保护也需要一个渐进的流程。考虑到样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中国需要确保在开放过程中采取谨慎的保护措施,避免样品遭到损害或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中国的月壤分配方案也充分体现了对国际科研合作的开放态度。中国会选择与友好国家开展首要研究合作,三年后再面向全球开放样品申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

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进行样本的整理和保护,也给予了中国科研人员合理的研究优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中国也没有拒绝其他国家获得样品的机会,只是设定了一个开放的时间表。这种安排兼顾了各方的利益。

当然,我们也期待中国能继续扩大样品的开放共享范围,真正造福人类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月球探测在世界范围内仍较为罕见,中国科学家在样品研究上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也会对其他国家研究人员大有裨益。

因此,在保证样品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可以适当缩短样品开放的时间,或提高开放数量,以便世界各国科学家可以更早更广泛地利用这一稀世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我们也希望美国等西方国家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与中国开展月球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科技创新应该超越国界,造福全人类。

中美两国在太空科技领域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应该本着互利共赢的态度,在月球探索等领域开展正面交流,为两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