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2月13日电(记者李春惠)“过去海嘎遍地茅草房,今天家家住洋房,欢迎四海朋友上山来,米酒腊肉招待您……”

这里是贵州“屋脊”韭菜坪,海拔2900多米,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坐落在韭菜坪半山腰上,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村寨。春节期间的蒙蒙细雨,没能阻止村民登上高高的韭菜坪唱山歌,他们聚到这里,用山歌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由穷到富的变迁。

海嘎村有366户1600多人,其中彝族人有41%。村主任陈大荣介绍说,由于环境恶劣,海嘎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里1998年才通电,2004年之前村民平均年收入仅几百元。

村民陈大学今年40岁,住了30多年茅草房,“地面是拱拱包包的泥巴地,一块石头能把房顶打对穿,外面下大雨时屋里下小雨,用柴火做饭最怕烧着屋子。”

“政府上门宣传,改造茅草房有1万多元到3万多元的补贴,我就下了盖新房的决心。”2009年,陈大学用政府补贴和自己外出打工攒的共6万元钱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一家人终于结束了祖祖辈辈住茅草房的历史。

43岁的陈光兰自21岁嫁到海嘎村起,住了20年的茅草房。“不通电,不通水,也没有路,每顿吃洋芋、酸菜。”勤劳的陈光兰和丈夫靠种洋芋撑起了一个家,“每星期背一背篓洋芋走3小时山路赶集,一次能挣到二三十元。”

有了政府补贴,陈光兰再找亲戚朋友借了些钱,2009年修起了几间平房,又养了几头猪、牛,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一年一个样。

在陈光兰家,记者看到橱柜里面放着各种荤素菜,炖锅里还有两个猪肘,电饭锅里蒸着白米饭。去年腊月,陈光兰家杀了两头猪,一头也没卖,全部做成腊肉自家吃。

“路修通了,钱也好挣了。一年收万把斤洋芋,一部分卖出去,剩下的喂猪、牛。”陈光兰家盖房借的钱很快还清,还买了电视机、摩托车等“大件”。

5年前,36岁的彝族妇女罗启英还和丈夫、一对儿女挤在两小间茅草房里,做饭烧柴到处都是灰尘,一刮风屋上的碎草就会掉进锅里、碗里。罗启英做梦也没想到,几年间生活就大变样了。他们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盖起一层平房,之后丈夫学了泥瓦技术,带着几个村民外出做工。去年他们又花了15万元,在原来平房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栋漂亮的二层楼房,楼上楼下共500平方米左右,“韭菜坪正在开发风景区,我们也想筹备搞农家乐。”

2004年海嘎村通了公路,交通状况改善给村民带来实惠,农户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开始高涨,“除了种洋芋外,每家每户都喂猪、牛,还有不少人家养黑山羊,一头猪卖3000多元,一头牛卖1万多元,一只黑山羊卖1000多元,村民这几年靠种植和养殖,生活变化很大。”陈大荣说。

“改变生存环境首先要修路,路修好后,见识增多了,观念也变了。”大湾镇党委书记蒋朝明说,到2012年底,全村366户已有40%的房屋改造成了好用、卫生、漂亮的房子,剩余的将在今年底之前全部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