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
▲巫山的“楚乡原”腊肉,如今已走向了全国 摄影:黎明
巫山,山珍众多,食材丰富。这些山珍食材经过简单烹制,化身美食,以醇浓的香和本真的味,融进人们口腹的记忆。巫山人说起自己的美食,如数家珍。
色香奇异臭凉粉
在春夏之交的巫山,你可以邂逅一种植物——臭叶子。它很普通,就是随意生长在野外的灌木叶子,似茶叶,比茶叶多几分光泽,还多几分气味,淡淡的草药的气味。不习惯闻这种气味的人,觉得是臭味,所以,叫它臭叶子。
令人惊异的是,臭叶子一个华丽转身,在巫山人手中变作美味——臭凉粉。臭凉粉还有个美丽的名字,翡翠凉粉。
将臭叶子摘回家,淘洗干净,放进随便什么器皿里,倒入烧得滚开的水,用木棍使劲搅动,直搅到叶子完全溶化,里面一片深绿。
用纱布滤净残渣,在滤出的碧玉般的溶液里兑入碱水,静等它凝固。眼看绿色沉淀,清水漫出。几小时后,把浮在表层的清水倒掉,容器里是碧绿的“翡翠”。容器一晃动,似受到惊吓般,随之轻轻颤动。
从那一大块翡翠上割取一小块,划成小条,或者干脆直接将那一整方倒进一个大圆盘里,划出长条的翡翠凉粉。
▲巫山特色小吃翡翠凉粉 图源:图虫创意
将小条或长条的翡翠凉粉放入碗里,淋上酱油、醋、花椒油、蒜蓉(最好是青花椒和大蒜一起捣碎)、稀广椒(新鲜红辣椒也可),最后撒上些许白糖,即可享用了。翡翠凉粉太细嫩了,用筷子很难夹起,最好用勺子舀着吃,顺便带一点点味汤,酸甜香辣麻齐齐出彩,而后是凉粉的清凉与清新,逐渐主宰了味觉,浓淡相调,吃在口中,美在心里,只觉得,人间远胜天上。
百搭美味腊猪蹄
腊猪蹄是巫山腊味的王牌,逢年过节待人接客,饭桌上一定少不了它。腊猪蹄是高山农民用柏树枝熏制而成的。润泽的柏树枝,用火烧出浓烟,腌制好的猪蹄挂在浓烟里,香气一天比一天浓。等到熏香十足,便可准备入腹了。
腊猪蹄的配菜很多,比如粉条、鲜洋芋、洋芋果果。它本身的实力不允许它向任何一种调味品和香料求助。只需清水,洗净后的猪蹄冷水下锅,大火烧开,转为文火,慢慢煮,细细炖。
粉条炖腊猪蹄,需事先用温水将粉条泡软,等到猪蹄炖至耙软,再将泡好的粉条捞出放入即可。三五分钟后,一道至简至纯的美食,带着诱人的香气,热腾腾地出锅。撒上葱花,黄中透红的肉皮,晶亮夹彩的肉质,时不时自肉中冒出的一点筋头,游动着的亮晶晶的粉条,还有翠绿的葱花,斑斓的色彩已经从视觉上愉悦了等待品尝的人。
夹一个被切成饼状的猪蹄,咬一口,糯软的肉皮在齿间流连生香;再咬一口,肥瘦相间的肉,肉中那牙齿一碰一弹的筋头,耙软的肉与韧劲的筋头在口中相融,带来一种奇妙的口感。
▲腊猪蹄炖土豆 图源:图虫创意
洋芋炖腊猪蹄,极好地诠释了越高级越简单的道理。猪蹄冷水下锅炖到七八分熟后,将刨净的整个儿整个儿的洋芋放入汤中,继续炖。猪蹄洋芋几乎同步炖软。那一整个儿一整个儿被炖得外形还完好内里已松软的洋芋,在浓香的汤里浮浮沉沉。用筷子轻轻一碰,洋芋猝然散成几半。赶快用汤勺连洋芋带肉汤舀入碗中。夹一坨洋芋放入口里,一抿,醇醇的熏肉香味托于细细的芋泥,满口氤氲。再喝一口汤,纵有再多烦心之事也能抛诸脑后,人生只剩快意。
还有一道菜,叫腊猪蹄炖洋芋果果。蒸得刚刚熟的洋芋,切成厚块,晒干,晒成金黄金黄的洋芋果果。洋芋果果炖煮前用温水浸泡一两个小时,再和腊猪蹄一起炖。炖好的洋芋果果又香又有韧性,吃在嘴里极有嚼劲,较之新鲜洋芋又另有一番滋味。
别具风味孔洋芋
高山腊肉切成小条,或者肉丁,放入烧烫的铁锅里,煎出油,挑选个头差不多的洋芋刨净,或者将刨净的洋芋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放进锅里翻炒,放盐,炒进味,然后掺上清水。掺上的水淹至锅中洋芋的三分之二处,盖上盖子闷煮。
等锅中水汽渐干,听得见“呲啦呲啦”油煎的声音,有香气从缝隙中挤出来时,将火转为文火。此时,眼睛耳朵的重心都要放在锅里。“呲啦”声渐弱,只剩细弱的“咝咝”声,且香气越来越浓的时候,关掉火。先不忙着揭开锅盖,让洋芋们在余温灼灼的锅中再温存一会儿。
揭开锅盖,又是一阵热烈的“呲呲呲呲”声,迷蒙的热气中,黄亮亮的锅巴是洋芋们昭示功勋的伤疤。起锅之前,弄清楚想要什么样的口味。
原味,原香本真,好吃。腊油的香味浸入洋芋中,与洋芋本色的香味水乳交融,简单,纯粹,余味无穷。
▲巫山特色美食孔洋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想吃麻辣味,就撒上些辣椒面、花椒粉,既然加了佐料,就不必受局限,蒜蓉、葱花、香菜尽可加上。麻的辣的味混合刺激着味蕾,浓的淡的香交错抚慰着嗅觉,洋芋的本香,在浓烈的佐料香味中隐约浮沉。
在孔洋芋上面,再薄薄地铺上一层汆得半熟的大米,将锅盖盖严实。当洋芋锅巴的焦香缕缕飘出时,生米也变成了熟饭。米饭的香气搭配着腊油孔洋芋,变身巫山特色美味佳肴。
缤纷口味炭烤鱼
巫山烤鱼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大溪文化时期。大溪文化遗址出土的堆积如山的鱼骨,火烧过的沙石板,鱼形骨制品,说明鱼类是大溪先民的重要食物。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是巫山烤鱼的成熟期。巫山出土的制鱼庖厨俑、青铜烤架以及大量汉代鱼纹砖,证明巫山烤鱼的制作工艺已经成熟并广泛流行。
巫山烤鱼总体来说“同中有异,平中见奇”。同样一条鱼,可做成各种口味,蒜香味、麻辣味、泡椒味、鲜椒味、鲊广椒豆豉味……
一条剖好洗净的鱼,在背上切上花刀后,里外撒上盐,放入器皿中,倒大半瓶啤酒,再放入葱、姜,腌上半小时。准备好烤盘,在烤盘里平铺一层蒜瓣,再把鱼捞上来放进烤盘里,淋上调制好的麻辣味酱料,盖上盖子。15分钟后,揭开盖子,浓浓的鲜香夹着麻辣首先刺激了味蕾。如果是钳鱼,刺少,可以放心一箸一箸夹入口中。细腻的鱼肉浸透浓烈的麻辣味,在口中轻巧滑过,留下火爆的口感,通常人们一边“嘘嘘”地吸着气,一边又开始迫不及待地夹着鱼肉,接受下一波刺激。
▲巫山烤鱼 摄影:朱云平
泡椒味、鲜椒味烤鱼,同麻辣味一样热烈。相比之下,鲊广椒豆豉烤鱼就柔和多了。虽然也辣,却是那种绵长悠远的辣,再加上豆豉的香味为鲜椒的辣味增加了醇厚度,就使那种香辣味变得隐约又无穷。
完全受不了辣味刺激的人,可以选择蒜香味,也有醇厚绵长的香味,却不会给味蕾带来强烈的刺激。它会以老朋友般的关怀来安抚你的味蕾,让你舒适,又满足。“众口可调,人见人爱”,是巫山烤鱼追求的最高境界。
百变美食甜红苕
红苕经巫山“乡村大厨”们的巧手点化,百相尽展,各显姿态。
剁碎,和苞谷面蒸。松碎的苞谷饭裹上稀软的红苕泥,刨一口,苞谷的香、红苕的甜让人体会到融融泄泄的幸福感。
晒干,舂面,做成窝窝头,放在蒸笼里用大火蒸,当蒸锅里的水“咕噜咕噜”欢腾的时候,蒸笼的盖子便再也挡不住那左冲右突着的甜润香气。
切成片,或者划成条,晒成半干,当零食吃。那种极有嚼劲的甜,吃得人口舌生津,饕餮不停。
▲晒红薯干 图源:图虫创意
剁碎,放进大铁锅里使劲煮啊煮,煮到糖份渗出的时候,冷却,加入磨碎的麦芽,继续煮,煮至碎苕成渣,再连渣带水舀出来,过滤;滤出的糖水继续煮,直到水汽渐渐散尽,糖浆慢慢浓稠;想要做苞谷坨苕糖皮子,就可以稍稀一点;如果想做成苕麻糖,就要稍干一点。起锅出来的苕糖是没有形状的一坨。冷却后,如冰糖一般硬朗,吃的时候须用小铁锤敲成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化开,黏黏的浓烈的甜,攫住了所有味蕾,使人难以转向。
红苕才起蒂,苞谷已吐须。眼见红苕百般得宠,苞谷自不甘遭受冷落。于是,一场激烈的自我突破顺势而动,衍生出巫山人开口吃就难停嘴的零食。
醇香酥脆苞谷坨
日晒风吹,干透的苞谷米装在桶里,手一抓,“哗哗”响。这样的苞谷可以炒苞谷泡儿了。
真正的苞谷泡儿,是在大铁锅里炒出来的。将事先备好白砂放入锅中,烧烫,抓几把苞谷丢进锅里。苞谷在锅里安静片刻,很快就欢腾起来,“劈里啪啦”炸裂着,此起彼伏跳跃着,像蹦床上的孩子,比试着看谁蹦得高。很快,挤挤挨挨半锅苞谷泡儿出锅了。这还只是第一步。
滤净砂,在洗干净的铁锅里放入熬制好的红苕糖,慢慢加热,慢慢稀释。稀释了的红苕糖开始“嘟嘟”冒泡时,将滤净的苞谷泡儿倒进锅里,关掉火,用锅铲使劲翻动苞谷泡儿,让它们全方位粘上苕糖。然后,将它们捏成小块儿。等全部冷却之后,装入坛中,密封好,想吃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吃。
巫山乡村百姓的生活习俗,当苕糖熬好,苞谷坨备够,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 苞谷坨 摄影:马正伦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王芳丽 王旭辉
美编:马靓蝶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4年第5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