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采写:记者张艳

讲述:陈师儒

性别:男

年龄:83岁

学历:大学

职业:离休

时间:2013年11月17日

地点:楚天传媒大厦2楼茶座

第一次见到她,她还是个黄毛丫头,他有些失望,她却芳心暗许。8年后他从朝鲜战场上归来,她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幸福地做了他的新娘……

陈师儒老人在3个儿子的陪伴下,前来报社倾诉对老伴的思念,并希望文章在今年1月10日老伴去世周年忌日这天见报。快两个月过去,我还清楚地记得老人动情的回忆。他思维清晰,谈吐不俗,眉眼之间依稀可见当年的俊朗。

怯怯的相见

我的老伴叫余世英,我和她是包办婚姻,却恩爱了半个多世纪。

1948年夏天,我和世英连面都没见过,就被两家大人订下亲事。大人说,世英家教严谨,她一定是个温良贤淑的姑娘。按照当时大冶农村习俗,新女婿要上门。11月的一天,我步行4公里路,来到世英家,但第二天才见到她。

我一看,天啦,眼前这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又瘦又小,简直就是一个黄毛丫头。她害羞地低着头,我问她“为什么愿意跟我订婚”,她也没有答话。

我当时十七八岁,在读中学,算是有点学问的人,说实话对这个黄毛丫头我印象非常一般。但我还是按大人的意思,在接下来的春节、端午节,以女婿身份去世英家送了节礼。

1949年5月武汉解放,我参加工作,不久又考取了大冶师范干部培训班,半年后分配到鄂州华容区教育局。刚解放,百废待新,工作忙碌,我积极上进,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此后就没去世英家。

1950年,我响应国家号召当兵去了汉口,离家乡更远。后来我接受无线电技术培训后,作为特殊人才于1952年10月奔赴朝鲜战场。

渐渐地,我淡忘了世英的模样。但世英却说,第一次见到我,就决定非我不嫁。为什么?我问。因为缘分,她答。

苦苦的等待

1956年夏秋之交,我从朝鲜回国探亲。一回到家,母亲就对我说,世英还在等你,你去看看她吧。

我遵从母命去了余家。还没进余家门,一个熟人就提醒我说,余家是地主,成分不好,你要想好哦。我心想,是要讲成分,但也不能唯成分论。

相隔8年再见世英,我惊呆了:当年的黄毛丫头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头发乌黑发亮,个子也蹿到一米六左右了。我当下心中暗喜。但她仍然很羞怯。我问她愿意跟我结婚不,她扭捏了半天,才吐出两个字:同意。

后来我得知,这8年之中,为了摘掉头上文盲的帽子,世英从小学课本学起,一边认真读书一边苦苦等我。中间有不少人提亲,她都不同意。她妈一度又急又气,让世英嫂子来劝。世英说,别人来提亲,我拦不住,但是谁答应,谁去!她当时都想好了,如果我不娶她,她就去当小学教员,一辈子跟孩子打交道,再也不思嫁娶。

我百感交集。话说我当时到了朝鲜战场,炮火连天,我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曾抽空给余家写过信,让世英不要等我。但世英如此深情,我岂能辜负?

1956年9月,我和世英结为夫妻。破房破床破被子,但两个年轻人的心都热乎乎的。

十几天后,我重返朝鲜战场。世英跟我母亲一起生活,一边照顾我母亲一边继续念书。

艰难的日子

1958年我回国来到孝感某部队,世英不久也成为随军家属,夫妻终于得以团聚。

1960年,世英生下我们的大儿子,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一家人生活困难。当时部队规定军人必须在食堂吃饭,那时世英尚未学会做饭,有时手忙脚乱,急得在家里直哭。但很快她就学会了生火做饭,一个人照顾孩子,身上再也看不到一点娇小姐的影子了。

1962年我们又生了二儿子,生活更为困难。此时部队号召家属养猪种菜,由四户人家共养一头猪,一户人喂一个月。可好多人起初不愿意跟世英结对子,嫌她有两个小孩时间紧张。好强的世英暗暗发奋,一个月下来,她养的猪长了十几斤,超过了所有人。

1964年,部队动员家属还乡。世英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我大冶老家,当时我家人都搬走了,她举目无亲,一边带孩子一边开荒种菜、圈栏养猪。期间我只回过一次家。记得当时她养的一头大肥猪有一百多斤,我们高高兴兴地把猪卖了,大人小孩才得以改善生活。

3年后部队家属归队,一家四口又团圆。一年后三儿子出生,家大口阔,世英继续种菜。这时种菜已是她的拿手好戏了。为贴补家用,她还到部队当过小工。

1970年,随军军属可安排工作,世英终于有了正式工作。8年后,我转业到孝感一家工厂当了厂长。后又调到孝感市工业学校,直到离休。

美满的婚姻

世英参加工作后,勤学苦干,虽然期间换了几个单位和行业,但不管在哪里,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世英还是一个人缘极好的人。有些同事找她借钱,她总是二话不说,把工资借出去。我在部队上可以分到糖,她总是热心快肠地分给她的同事们。

3个儿子从小到大我基本上就没有管过,全部是世英一手料理。那些年经济拮据,孩子们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买不起缝纫机,全靠世英一针一线。为了节省开支,世英还买来一套理发工具给孩子们剃头。有时也给我理,手艺还真不差。

有这样一个勤俭持家的女人,我十分放心,但也总有愧疚不安。每逢这时世英便温柔大度地一笑,说,家中事情你不要操心,上好你的班就行。

记得世英刚上班的那年,一心想要个女儿的她怀孕了,可她因家里家外的劳累不幸流产。当时情况危急被送到医院抢救,偏偏我出差在外。3个儿子出生时,我没有一次是陪在她身边的,都是她自己挺着大肚子去医院,几天后又一个人抱着孩子回来。对此世英从未埋怨过我半句。

我们的3个孙子,也是世英亲手从医院抱回来的。如今孩子们都很成器,有的学业不错,有的事业小成,但遗憾的是,世英看不到孩子们带回孙媳妇的幸福时刻了。

世英离开我后,我对她的思念没有一刻停止过。一个人住在新买的复式楼里,我就想,世英啊,你跟了我一辈子,苦了大半生,没享到什么福。我想对她说,亲爱的老伴,如果有来生我们一定再相见,仍然一面定终身,一生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