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分贷分还”临储玉米首拍成交率不够“抢眼”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于绯、胡璐)7月14日-15日“分贷分还”临储玉米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展开竞价销售,这是今年国家首次开始临储玉米的常态化拍卖。虽然比2014年的5月22日和2015年的4月9日的当年首次拍卖时间都晚很多,成交却相对平淡,平均成交率43.2%。分析认为,加工企业预期后期粮源充足,控制拍卖节奏,以及小麦替代挤占用粮需求,是成交率并不“抢眼”的重要原因。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看,后期玉米价格上行艰难。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消息,7月14日2013年“分贷分还”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在辽宁、内蒙古、黑龙江计划销售2003597吨,实际成交783082吨,成交率39.08%,成交均价1606元/吨;7月15日在吉林计划销售2000258吨,实际成交945669吨,成交率47.28%,成交均价1600元/吨。

此前,由于粮源紧张,各地玉米加工企业对国家临储玉米开展常态化拍卖已呼吁两个多月之久。也正因此,自5月底到6月中旬,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1701快速上涨,直到6月中旬南方局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涝,影响到短期需求,价格才出现快速回落。对于今年国家临储玉米拍卖常态化,吉林玉米深加工产业联盟秘书长、中粮生物化工事业部市场与战略部负责人刘勇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参与拍卖的积极性应该较高。

但从首次拍卖结果看,此次“分贷分还”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并不“抢眼”。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一分析师认为,加工企业预期后期粮源充足,并因此控制竞买节奏,是成交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他说,虽然成交率并不是很高,但成交量并不少,且后期拍卖常态化将充分保证市场粮源,高价抢粮现象预计不会发生。

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认为,拍卖价格明显高于加工企业的心理预期,也是成交较平淡的原因之一。在预期国家急需去库存的背景下,不少加工企业认为国家将以1300元/吨、1400元/吨的价格抛售临储玉米。但目前拍卖底价显然高于这一预期,拍卖底价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500元/吨。

中国玉米淀粉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小麦质量不及去年,目前芽麦价格在1600至1700元/吨,不少饲料企业在前期缺粮时选择以小麦替代玉米,挤占了部分用粮需求。另外,在拍卖前一周,中储粮在全国范围内以1800元/吨的价格轮出400万吨,一方面补充了市场粮源和库存,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市场心理,即在补库过程中有所亏损的企业不敢轻易参与拍卖。他认为,这两方面因素直接导致“分贷分还”临储玉米首拍成交率不高。

考虑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后期玉米价格上行艰难,但同时也将受到拍卖底价的支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师说,预计临储拍卖将持续到新玉米上市,这样市场粮源供应将较为充足。这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佳,消费较平淡的背景下,将压制玉米价格大幅上行。但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玉米价格同时又将受到拍卖底价的支撑,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还将受到物流运费变动的影响。

冯利臣说,当前南方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短期内影响到饲料需求,这与临储拍卖增加市场粮源共同导致玉米价格不具有大幅上涨的动能。但中长期看,洪涝灾害后期生猪等存在补栏需求、秋粮生产形势未定将影响玉米价格走势。(完)

(原标题:“分贷分还”临储玉米首拍成交率不够“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