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子姐姐:
我们总是说思想决定了行为,而却不知道行为也会影响思想,其实思想和行为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我们似乎都没有真正的明白,更不知道还会对我们教育的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总会认为情绪不好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发泄,殊不知这样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方式,这不仅不会让你的情绪变得平稳,反而会让你的情绪更糟糕,让你的情绪更容易变得暴躁。我们为什么总是无法很好的控制情绪呢?今天的内容也会为你揭开答案的!
我们平时还总是指责和批评孩子,而孩子也没有因此就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改变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如何才能真正改变孩子的思想观念呢?似乎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看了一个学习视频,一位老师讲了他上大学的时候发生的一个有趣而无聊的故事,我感觉很有意思,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想法,故事是这样的,这个老师在上大学的时候与他的室友们一起在寝室里比赛,看谁能已最快的速度在穿着裤子的情况下撒出一泡尿,获胜者就可以得到寝室基金给的200元钱,结果他们4个人相互看着对方,愣是二十多分钟没有尿出来。

有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可以叫上孩子一起玩玩这个游戏,我相信胜出的一定是孩子,^_^,这里只是给大家开个小玩笑,我们都是孩子的父母了,一定不会玩这么无聊的游戏吧!

虽然这个故事感觉到很无聊,却带给了我一个启发,尿裤子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再简单不过了,你就算给孩子穿再多的裤子,孩子也会照尿不误,可是为什么尿尿这么简单的事到了我们大人身上却发生了变化?其实这是我们的观念在起作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穿着裤子尿尿,尿裤子时家长总会说:“真丢人,这么大了还尿裤子”,慢慢的不能穿着裤子尿尿便进入了我们的思想中,成为了我们的观念:“尿裤子是一件丢人的事”。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看着孩子尿裤子,还会常常挑逗孩子说:“丢丢,尿裤子了!”,其实这也是对我们观念的一种潜在条件反射。更值得关注的是,尿尿这个行为本属于人的自然本能反应,而我们的观念却改变了我们的本能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一个问题吗?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人拥有思想意识,人们接受的后天教育,以及人们后天的成长经验,又进一步的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意识,我们就在逐步的成长中形成了自己的观念。

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会告诉孩子什么事可以做或不可以做,哪些事是对的哪些又是错的,其实这一切就是在帮助孩子在成长中建立他的观念意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做事的方式以及展示出来的素质不同了,这是人们小的时候在成长教育中或后来的经历中形成的不同的思想观念。

在美国加州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科学家以政府的名义想在普通民众家的庭院中树立一块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牌,结果遭到了绝大部分居民的拒绝,他们不同意在自家院子里树立这么一块与自己无关的牌子。然后科学家又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他们先在这个城市中举办了一个大型的主题为《让加州变的更美好》的公益签名活动,大家签完名之后还会得到一个爱护环境的公益大使的证书,过了一周后,科学家又来以政府的名义提出在人们家中的院子里树立公益广告牌,结果89%的民众都同意了。

为什么第二次会同意呢?因为他们都拿到了这个加州公益大使的证书,他们改变了以往的思想观念,这次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公益大使,应该为加州保护环境出一份力,理所当然就很顺利的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记得有位企业家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当老板,那就在工作中把工作的平台当做自己的,真正认为自己就是老板,那你自然会离老板更进一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要认为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遇到问题总是会非常生气的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调皮、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你总是这样说孩子,难道孩子就能成为你想要的样子了吗?你想让孩子会做家务,你就要先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勤劳的人,所以不要总是教育孩子你应该把鞋放好,你应该把这个放到那里等等,这些不是最主要的,而是要先改变孩子的思想观念,让孩子相信自己!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一味的批评或指责孩子出现的行为,从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想法,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那请先改变孩子的观念。我们也要知道,人们的思想形成是很复杂的事,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改变观念的问题,通过目前最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外加实验案例来为大家分析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家长们为孩子树立及改变观念。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人们的行为方式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是事情发生,从而影响到了我们的情绪,情绪又导致了我们的行为结果。我相信作为家长的你一定会比较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孩子做错一件事,让你情绪激动大发脾气,紧接着你就批评骂了孩子或打了孩子。就像哲学家查尔斯所说:“种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又对这个过程进行了更全面的填充,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艾米特·菲尔腾做过一个实验,科学家找来了一批志愿者,先对志愿者做了情绪测试,并记录了相关测试结果,然后随机把他们分成了A、B两组,让两组志愿者分别念两张卡片上的信息。其中A组的卡片上写的是积极的内容,比如我生活美好、我很开心等等,而B组的卡片上写的是消极的内容,比如我生活的很苦,生活不顺等等。让AB两组分别念了15分钟之后,科学家又对他们重新进行了情绪测试后发现,念积极内容的A组心情变得更开心了,而B组志愿者的心情明显变得更低落了。

仅仅是念15分钟不同的内容却对一个人的情绪产生了影响,大家是否对这些实验感觉到很惊讶呢?其实不止我们,对于科学家来说当时也是非常惊讶的,我们先不要着急,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夏威夷大学的教授伊莱恩·哈特菲尔德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教授让志愿者分别在实验室里面通过想象描述朋友为自己举办派对的场景,以及亲友离世的场景,那些描述派对的志愿者在描述之后情绪明显变的更加开心了,而那些描述亲友离世的志愿者心情明显变的低沉伤心了。人们只是通过大脑想象出来的这些画面就能对自己的情绪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德国的科学家对这些实验又进一步的进行研究,他们让志愿者在实验室里咬着一支笔,就像训练空姐的微笑一样,然后让这个动作持续5分钟,实验发现这些人仅仅做了这个动作却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开心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即便是让人们做微笑的动作,也可以让人们的心情变得开心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通过这些实验最后总结出来一个理论,不仅仅是观念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同样可以反作用于一个人的观念,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那样,不是因为开心才笑,有时是因为笑而变得开心一样!

1995年,心理学家马登·卡特的实验更加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家找来了一群志愿者,让他们走进一个房间,然后强迫一个人站起来仅仅是笑十秒钟,最后发现当一个人站起来笑这十秒钟的时候,其他的人也莫名其妙的会一起笑,也变得开心了。仅仅是发出笑声而已,都会带给人们好的心情,这也证明了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参加过或见过人去世之后,一群人哭着对离别的亲人送别的场景,虽然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在哭,但这样的声音会让你的心情明显变的低落和伤心,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当你走进一个压抑的人群中,你是高兴不起来的,当你走进满是欢声笑语的人群中,你也会融入其中一起开心,人们情绪真的是可以传染的。

在卡特实验结果出来之后,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欢笑俱乐部”,当你学习和工作压力太大,当你心情低落不开心的时候,你走进这样的俱乐部,什么也不用做,就是一起哈哈大笑,你会发现不仅是让你的心情变好了,也释放了你的压力。

通过以上这么多试验足以证明,一个人不止是通过情绪来制造一个人的行为,也会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制造情绪,所以当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通过打骂来发泄情绪是错误的,不要忘记一个人的行为也是可以影响情绪的,就像当你打骂批评完孩子之后,其实这些愤怒的行为不会让你的心情变好,反而会因为你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让你的情绪变得更难平复,还会让你的暴躁情绪变得更容易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也会发现,当一个孩子总是喜欢动手打人,而家长一开始没有加以有效的制止或对孩子放纵,你会发现孩子日后打人的行为会越来越严重,而且脾气也会非常容易变的不稳定和暴躁起来。其实这就是孩子的情绪影响到了行为,而所做的行为又影响到了情绪的结果。

在这里我想告诉那些爱发脾气的家长,当你愤怒的时候,你不要先想着要去发泄情绪,因为你的发泄行为只会给你带来更多愤怒的情绪。你的这些无节制的发泄行为,只会导致你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暴躁和变得越来越爱发脾气。

对于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是,我们总认为是“情绪影响了行为”,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当孩子有了情绪,家长先想到的是如何让他去发泄,这是我们缺少“行为影响情绪”的观念导致的结果,要知道,“行为影响情绪”的观念已成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主流,这个观念知识我们不能不知道,更不能不懂得。

如果你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发脾气、打骂和争吵什么时候真正的解决过问题呢?都只是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让大家的情绪变得更激动而已。解决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通过做一些可以让自己开心和快乐的事,来抵消自己不好的情绪,而不是用情绪产生的行为去发泄。

在这里把一位教育家说的话送给各位家长们: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控制不住情绪,并不是我们真的做不到,而是我们以为自己做不到。其实控制情绪最关键的一步,是让自己相信,我能做到。

我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些大四的大学生,给予他们就业的帮助与指导,很快就要找工作了而他们对企业的认识却是寥寥无几,行为举止也非常的不端正,后来我就让他们每人买了一身得体的西装、领带和皮鞋,每天来上课就相当于上班,必须穿西服打领带穿皮鞋,并且也要打卡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他们从那之后上课变得积极了,走路也都挺直了,再也没有晃晃悠悠的现象,并且言谈举止都更像是一个职业人,思想也发生了改变。当你穿上这身西装后,影响了你的行为,潜移默化中又影响了想法。这就是科学家们的后续研究所证明的,行为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了一群游手好闲、工作不积极、非常爱玩的志愿者,让他们参加一份特别的工作,唯一的工作内容就是每个月往家里寄一封信,信的内容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去写,内容是描述自己工作积极,从不偷懒,做事认真等等,只要写这封信就有规定好的工资,半年之后发现,这些人全部都有改变,他们都变的像信中所写的那样积极和努力了。

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而上边这些例子却显得这么的简单,科学教育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困难,只是我们缺乏知识和方法,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其实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和难以想象了!“行为改变思想”的观念也告诉了我们,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先付出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要求孩子做事要有秩序的时候,不要总喊着要孩子怎么怎么做,而是引导着孩子去做一些有秩序的行为。当你想让孩子变得更懂得感恩,不要总给孩子说家长付出了什么,有多么的辛苦,要让孩子去赞美别人,赞美长辈,就像我们的生日会那样,让孩子过生日时亲手喂父母和长辈吃一口蛋糕,就像我们引导孩子一样,让孩子为父母去端一杯水,通过这些行为的付出慢慢的去改变和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

心理学家说过:重塑观念是塑造孩子良好习惯的一个前提,而重塑观念的关键是让孩子先能够付出行动。真正想要改变孩子,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需要我们牢记这些道理,并在教育中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