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足球需要向管理要效益

  投入大手笔引援的天津权健本赛季冲超成功。新华社发(拉赫尔摄)

新华社大连11月28日电 题:中国足球需要向管理效益

新华社记者蔡拥军

职业联赛的空白期内,关于中国足球的“烧钱”传闻仍然一再吸引人们的眼球,各种教练员、外援的真假消息满天飞,但人们并没太注意的是,“烧钱”现象已经蔓延至低级别联赛。

从中丙联赛传来的消息称,有的丙级队,在分区赛、总决赛小组赛的单场赢球奖能达到200万元;有的乙级队,一个年度在一名球员身上的付出直追千万;而中甲球队为了冲超,投入两亿元以上已经算不上新闻,中甲不少球队的投入直追中超后几名俱乐部。

  贵州恒丰智诚据传单场赢球奖金达到700万元。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高投入并非没有益处,比如对青训的刺激,一些职业俱乐部甚至非职业俱乐部开始重新重视年轻球员;但高投入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忽视,比如有的俱乐部不堪重负甚至难以为继,比如优秀球员过于集中甚至得不到出场机会,有的球员在国家队比赛受伤而影响了在俱乐部的奖金收入,是否会影响到球员在国家队比赛的投入程度……

不符合实际水平的投入,带来的不良效果基本大于其正面效果。由此,世界水平最高的美职篮才会用工资帽限制球队的工资总额,而在职业足球最发达的欧洲,欧足联也用财政公平法案来规范俱乐部的运营。令人奇怪的是,中国足球虽被公认“虚火较盛”,但出台过的限薪规定名存实亡,并一再闹出令人难堪的纠纷,却一直不肯向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学习。

  有报道称山东鲁能在球员薪水上的投入是中超最高的。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中国足球的水平还不高,这是公认的事实;中国足球的薪资水准远远高于其基本实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足球的管理水平与世界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估计也很少人会反对。但是,中国足球在向全世界借鉴提高执教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向世界薪资水准发力,唯独在管理上很难看出有向世界学习的迹象。

一支球队不可或缺教练员、球员、管理人员,中国足球目前在前两者上一掷万金步步提高砝码,却在管理岗位上视外援如无物,几乎见不到外国人的身影。恰恰是在管理上,中国足球出现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算错净胜球7:0获胜却被淘汰,比如签订的合同漏洞百出一再付出高额的赔偿,比如某球队出国比赛忘记带训练用球……这些看起来的低级失误,其实并非偶然,恰恰是管理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一向被视为挥金如土的广州恒大并不是中超投入最多的俱乐部。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在外籍教练员、球员引进上节节攀高的中国足球,是时候考虑一下木桶效应的影响,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来补齐短板,向管理要效益了。

编辑:徐征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原标题:中国足球需要向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