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文化新风满三晋】麻池沟人的团圆饭

  不是赶庙会,不是办喜事,这两年的正月初五却是这里最红火热闹的一天。
  这一天,全村人自编自演节目,自娱自乐,自己动手包饺子做菜,吃团圆饭。
  2月1日,正月初五,记者赶到了离省城160公里外武乡县的一个小山村。
  这个叫麻池沟的小村落,据说与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曾在这里沤麻有关,是监漳镇庙岭村委会管辖的7个自然村中最大的一个。全村98户,376口人。
  绕过几道坡,路边有六七位老人正朝村里走去。朋友介绍说是邻村人来看演出了。止步到坡上一个大院前,一阵鼓乐声中,只听得主持人说的是普通话,表演的人却说着方言,好像是三句半。熙攘的人群、鞭炮皮、灯笼、彩旗和门上自拟的春联,告诉记者一切都已经开始了。
  进门右手边,台上是演出队伍,台下有坐着、站着的观众;左手边,一个大锅前热气腾腾,有人拿了勺子在翻搅着,飘出阵阵香味。拐进房内,地下的桶里、盆里、塑料袋里放着黄瓜、木耳、豆腐、肉片……出门一望,一溜桌子前,十来个妇女正在包饺子。人人穿戴一新,个个面带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愉。
  台上,一会儿是大妈们的广场舞,一会儿是年轻人的独唱,再一会儿是当地的秧歌调。4个主持人,有初三的男孩子,也有在外当老师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都说唱自如,没有丝毫的忸怩胆怯。
  王双红是村里辈分最高的。他说,村里人常年在外打工,现在有很多人不认识了。去年,这些外出打工的村民聚在一起,自己演节目,全村近500人吃团圆饭。没想到,大家非常满意。
  开饭了,每桌6个菜,一盘枣糕,每人一碗汤饺。记者看到,刚才演出的土台子上,坐的全是上了年纪的,而端饭的都是年轻人。
  此时此刻,记者心里是暖暖的。
记者手记
  麻池沟是一个大的自然村,村子不富裕,就靠在坡地上种点玉米谷子为生。所以,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过年回来,看到的是渐渐老去的父母和颓败的村庄。
  于是,大家便组织了这样一场别出心裁的聚会。
  他们心甘情愿,众筹去买别人二手的音响设备、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有的在自己的小饭店里切好了肉、菜,打包回村。他们从腊月二十七八回到家,便开始排练,甚至凌晨一两点还在别人家窗外蹭网,下载音乐。
  为了啥?为了那份乡愁。

本报记者 冀卫平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文化新风满三晋】麻池沟人的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