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个人叫祖咏,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考题要求写四韵八句诗来“咏雪”。祖咏只写了四句就交卷,考官一看不合规,问他为什么,祖咏说:“意已尽”。

这首诗叫《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宁可不要功名,但求写首好诗,绝不画蛇添足。结果祖咏被“破格录取”为进士,而且他的诗成了千古名诗,也成就了他的千载才名。

故事读到这里,听起来很完美,这是才子有才、伯乐爱才的故事。但过往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通常不是这样的,祖咏成名所靠的完全是运气。大家都参加过高考,如果试卷上让你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你写了200字,说意尽!不管你写得再好,也许今天你还在复读吧。

所以我们来想想:为什么祖咏不会想先图个功名,有了功名,有了权力,不是更容易名扬天下么?十年寒窗不容易,考场上这样任性地写诗,99.99%的可能是名落孙山,那只能三年后再来一次长安啊。

但祖咏选择的是“出格”,他的高调“出格”成就了诗,他的诗也成就了他这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00多年后,中国有另一个人,叫任正非,他是军人出身,他没有祖咏那么多的文学理想。他在深圳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做出了华为,一家如今在全球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他说:“我们这个成功,是为了自己给老婆多赚点钱,不是为了世界荣誉,不是为了当世界领袖。”

这一点都不高尚,很朴素很平凡,却也很真实。他做企业,只是想活下来,活得更好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

第一种,相信要去先努力做成了事,事做好了,就能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就是“高调做事”;

第二种,认为要拼命地去跟别人抢夺资源,去获取影响力,自己才可能活下来,才能更强,才能做成事,再之后才有所谓的治国平天下,这种人也就是“闷声发财”。
谁对谁错?谁优谁劣?不知道,但他们往往都能成功。
还有第三种人,他们看着这两种成功的案例,很疑惑。不知该相信谁:

看第一种觉得他们很伟大,很高尚,要么觉得他们在吹牛,在说好听的话,要么觉得他们天赋太高,或者品德太好,以至于自己无法跟上;

比如马云说他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以做了阿里巴巴,做了淘宝,你信么?

比如王石说他放弃万科股权,想实现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化,想做最规范的、不受贿的企业。曾经绝大多数人对他都是正向好评的,但因为当初种种原因造成今天万科的股权之争,他面临出局的境地,却又出来许多人要打倒他。你怎么评价?

看第二种觉得他们很厉害,也很可怕,市侩、俗气、无品位,自己不想降低品位,还做不来他们那些“肮脏事”、“苦力活”。

比如腾讯做产品一直被诟病“抄袭”,很“无耻”,但并不妨碍腾讯“抄袭”出很多更优秀的产品,你觉得呢?

比如姚振华四两拨千斤,调动各种能量,上演“蛇吞象”成为万科最大股东,他从不谈理想,只是闷声做事,你想不想学他?

那应该学谁呢?不知道。第三种人很迷茫,一辈子都很迷茫,最后就这样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中含恨死去。

有的人想要的是时间上的成功,流芳百世,不成功也成仁;

有的人想要的是空间上的胜利,一手遮天,不允许不成功。

第一种人并也没有那么伟大,第二种人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他们要的并不一样,他们的做法自然也就不一样。

看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言论,我们最好都先想想: 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想要的,是否他们跟一样,才能知道,到底该学谁。

用王石的话说“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所以,高调做事,还是闷声发财,你选好了吗?

延伸阅读

1、前面讲的两种人大概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了,但理想主义者领导的团队是否也是“理想主义”者,创造力天马行空,是否现实主义者的团队都是一群“嗜血吃肉”的野狼?没有那么简单,可以参见我之前的文章《你们都只要野狼,我们兔子怎么办?》,告诉你阿里和腾讯员工的“狼性”的区别。

2、商业没有对错,但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关于万科王与姚之争,我另外写过一篇文章《论王石:落难真英雄,流俗小丈夫,谁是成功的企业家?》,这是我的观点。

3、可能还有人会想,那我做第四种人:把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的好处学去了,那就是完美了,岂不更好?但世界其实是残缺的人们创造出来的。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都不完美,但他们很真实。况且,做一个完美的人,很痛苦。请见《和不完美的自己,交朋友》。

4、古人读历史的方法,是读到最关键处,就把书盖上,想想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由此来体会前人的智慧。关于“为什么学历史”、“如何学历史”,推荐一个TED演讲:台湾大学历史学者吕世浩的《学历史的大用》(点击最底下“阅读原文”观看,记得准备好流量或者Wi-Fi)。

公号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