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质”这个词很妙。

你,有气质吗?有人回答——当然有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气质,即使我嚣张我跋扈我没大没小,那也是一种气质。——这里,“气质”是名词。

你,有气质吗?有人回答——好像没有吧,我太普通,太平凡了,就是一个路人。那种东西适合明星啦、名流啦。——这里,“气质”是名词,却更像是形容词,蕴含着优雅、高雅的各种雅味。

我说,我梦想成为一个“气质”的人;顺着第二种说法,意思是说,我想成为一个有着“雅味”的人。

既然梦想,就要学习;要学习,就要给自己立个标杆。付诸行动,我首先开始寻找“气质”的人,发现有这样几类人,通常是被冠以“气质”的光环。

1. 明星们

不仅高雅完美,而且气质多变;要怎样的气质就是怎样的气质。同一个人一会是空谷幽兰,一会是娇艳欲滴。这要归功于灯光化妆造型摄影呢,还因为她们可以消化,可以演绎。

这类学习对象,也只能远观;学习的要点,是仪态,是自信,是落落大方。

2. 于某个位置的人

因为采访的关系,有接触到一些位于某个高层位置的人;于是,私心就很想跟他们多费时间,看看他们身上到底能有什么内容。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让你惊喜;但是,确实,这些人不一样,谈吐、眼神、神态;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以称之为“派头”,或者说,那个位置带来的“气场”。

等我整理归类这两类人之后,忽然很沮丧——果然,拥有“雅味”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承担的。

首先,你得有钱啊,你得有钱去支持如此“雅味”的派头;其次,你得爬上去啊,爬到某个位置上,才有着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

就像很多小说里有这样的“潜规律”,前一页描述在某个场所忽然看到气质超群的男子或女子,后一页就在描述他或她拥有着怎样的显要背景,才能铸就非凡的气质。

“气质”真的就无法是我等平凡人所拥有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这会让所有心怀梦想、积极乐观的女子(譬如我)所沮丧。所以,我一定要找到例外。

有段时间,我沉迷于看《康熙来了》,因为在学校一个人的时候,它是最好的下饭神器。很奇怪,是吧,我竟然在这档搞笑通俗的台湾娱乐节目去寻找有关“气质”的东西。

节目形式是脱口秀、访谈,主题却是人和故事。邀请到的嘉宾百无禁忌,乐于分享,并不介意自己的糗事和丑事,什么都可以谈。着实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门;见惯了遮遮掩掩欲说还休,这样的直率洒脱口直心快真是让人大快人心。

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譬如他们发掘的几位奇葩。一位叫曲家瑞,头衔很吓人(请自行百度),出身名家,本身也是艺术名家;因为要愉悦轮椅上的老爸来参与各种综艺节目的出演。节目中,表现抢眼,说话麻辣,让人各种咋舌;但是,好特别。尤其是看到她的工作室,她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就是本连载书,一本怎么也看不完的书。

我看到,形形色色的话题。

有一期关于女子理财,请了有做实业的,也有主妇;其中一位女明星,介绍自己开店管理经,侃侃而谈,明显跟主妇类别的拘泥琐细的步步为营拉开了档次,特有底气。

不经意间——

我找到对于“气质”的另一种解释。特别的,专属的,大气的,落落大方的,不斤斤计较的,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专属方向也有自己的旁支副业。

是的,这就是我在这本播出12年的综艺脱口秀中看到的一个“词”。十二年,《康熙来了》走过了最后一期。而它打开的窗,和门,一直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会花过多的时间在羡慕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气质,譬如普京的淡定(这位吨级实在太高了),凯特王妃的优雅,柴静的沉静,金荷娜的空灵,尹恩惠的娇俏。而事实上,所有人加起来也成为不了一个“自己”。

饶了一大圈,原来,“气质”只是名词“气质”,就如开头的第一种解释,每个人都会有。而让自己的气质如何变得特别,变得耀眼,变得想让人探寻。这才是真正要学习的。

学习的过程会很难。譬如仅仅一个“不斤斤计较”,就能难倒所有人。每个人(无可否认当然包括我)会很容易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沼中,整个人处于不公平的愤慨、焦虑状态。“斤斤计较”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张纸,一览无余,没有任何期待任何惊喜,看完直接可以折飞机飞掉。

学习的过程也会很漫长。可能直到白发苍苍,心性依然漂移,漫无目标,无法沉静。

可是,过程的奖励太过诱人,目标的实现也实在是激励。

愿我在这艰难和漫长的过程中,能成为一本书,看时引人入胜,看后唇齿留香。

希望观者如你,一样有着对气质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