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张照片记录了二战中一个经典瞬间:1945年3月16日,虽然此时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面对美军强有力的进攻,日军仍然负隅顽抗,将看似毫无悬念的硫磺岛战役过程变得异常惨烈。战斗过后,因为害怕日本伤病偷偷拉手雷搞偷袭,好心的美军士兵即使帮对方点烟,也只能尽量小心翼翼。不过,泥土中的日军伤员抽了两口就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照片也成了二战中美日关系的一个缩影:虽然美军非常憎恨日本人,但大多数美军士兵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上,并不一味地将日本人逼上绝路。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资源上的小国,二战后期,日军为了节约医疗物资和粮食,甚至亲手杀掉自己的伤员,以清除“累赘”。相比之下,美军反而在打扫战场时救助了不少日军伤号。

1942年8月爆发的瓜岛战役中,此时的日军处境还不算太差,仍有相当的战斗力,双方之间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日军依靠地形优势与美军展开残酷的消耗战,有时候一场战斗下来,尸体都能铺满战场。美军在清理战场时就发现了不少日军伤号,这些士兵很多来自号称“不知失败为何物”的第二师团。当美军占据优势时,第二师团发动多轮自杀式冲锋,企图扭转劣势。结果不难想象,美国人装备先进且做了足够的防范,日军损失惨重,第二师团甚至被打得名存实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在清理战场时,美军医疗兵一视同仁,也经常救助日军伤兵。然而,受到“皇道思想”洗脑的日军却并不领情,他们总是怀揣手雷,等到敌军靠近时拉响同归于尽。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美军大怒,态度瞬间发生了巨大转折。美军指挥官下令不再救助日本人,只要看到尸体堆里有活着的日军士兵先补一轮枪;后来,美军也不稀罕打扫战场了,干脆开着坦克碾压,不少受伤无法移动的日军士兵被当场碾死。

相比之下,二战中苏军的“口碑”虽然没有美军这么好,但苏联人也并非大多数人印象中那么残暴。相反,蒙受了最惨重伤亡的苏联人,越是到了二战后期,越明白减少伤亡的可贵之处。因此,当战局胜负已定时,苏军总是首先尝试劝说敌人投降以降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不过就在那一天凌晨,苏军第101步兵师突然对日军控制的占守岛发动突袭,史称“守门之战”。要知道,占守岛是南千岛群岛的战略核心之一,谁控制了占守岛,谁就极有可能控制整个南千岛群岛。南千岛群岛对苏联的战略意义极其重要,因此,苏军策划的这次进攻不但投入了大量兵力,而且计划方面也可谓是万无一失。

当天凌晨2时,在苏军舰队的重炮掩护下,步兵发动了登陆战。巧合的是,当时占守岛海域大雾弥漫,因此虽然喊声震天响,日本人连对手是哪一方都不知道。直到苏军士兵抵达前沿阵地时,日军才恍然大悟。苏联人向来以作战勇敢剽悍闻名,即使与拼刺刀见长的日军肉搏也好不吃亏。没多久,日军连连溃退,丢掉了大量坚固的工事,不断向岛的另一端收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控制了大半个占守岛后,苏军便试图通过劝降的方式结束战斗,一来算是放日军一条生路,二来可以降低战争损失,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然而,日本人却表面上答应投降,派出代表假装与苏军谈判,暗中却集结了约2个旅团的兵力对苏军发动偷袭。苏军方面毫无准备,损失惨重,不由大怒。随后,苏军也改变了对日本人的态度,即便是日军真心实意地想要投降,苏军也概不接受,只要碰到日本人便一律杀光。

占守岛一役苏军有多狠?日本人被苏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歼灭的过程就像是屠杀。原本南千岛群岛其他的几个岛屿上的守军还发誓要抵抗到底,看到苏军这个架势,吓得纷纷投降了。占守岛战役后,苏军几乎没费一兵一卒就控制了整个南千岛群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看来,虽然国家和民族间的仇恨,在二战的背景下被无限放大,加上美苏两国对日军的手段确实够狠,看上去双方都是冲着对日本人“不留活口”的目的去的。实际上回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美苏还是英法,对日本这个国家都是极度厌恶,这并不完全处于偏见,很大程度上都是日本人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