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中文名滴滴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4年,奥地利化学家蔡德勒,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学生,在实验室合成了DDT(中文名滴滴涕),当时只是一个单纯的有机合成实验,蔡德勒自己并没有发现DDT有什么用处。

到了1935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开始寻找控制蔬菜害虫的化学制剂,4年后,他发现滴滴涕可以能杀死蚊子、虱子和农作物害虫,而且 DDT不但具备高效持久的杀虫功效,且相对安全低毒,安全对哺乳动物的影响很小。所以很快穆勒申请了DDT的专利,制备成各种产品推向市场。

DDT被批准在农业广泛使用后,喷洒了DDT的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扰。可是,好景不长, DDT的大规模使用很快就人为选择出了耐药的害虫品种。DDT越是大量广泛的使用,抗药性就愈发严重。不过,即便如此,据WHO的估计,自DDT应用以来,仍有至少2500万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DDT曾经和青霉素、原子弹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三大发明。而穆勒本人在1948年, 凭借DDT摘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诺奖历史上首次非生理学家夺得该奖。

不幸的是,随着DDT日复一日过度的滥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受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DDT在体内不易清除,这使得DDT对人体产生长期危害,其中包括影响生殖系统,可能致癌和致早产、神经系统毒性、内分泌紊乱等诸多问题。这使得人们对于DDT的态度转向更为慎重。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多数发达国家相继禁止农业使用DDT。2004年,随着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效,DDT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严格控制。

但同样不应忽视的是,有许多科学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样对此书的内容进行了诸多批判。许多科学家,甚至有些环保主义者,认为此书过于感性化,卡森女士在书中列出的许多证据都是片面的,甚至挑选过的,不少内容缺乏科学依据。批判者中比较有名的有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的荣誉教授爱德华兹。他本人曾两次阅读这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感觉此书问题颇多,后来这本书的影响越发广泛,他感觉自己有义务把此书的内容认真分析一遍,于是再次细读,这次边读边自己做笔记,整理出了这本书中许多错误或是不科学之处 。

值得一提的是,爱德华兹教授本人是一位昆虫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他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昆虫学的课上,会在学生面前喝下一勺的DDT,以此证明DDT对人体无害。事实上从他本人来看的确是这样,作为一位登山爱好者,爱德华兹教授身体健康,十分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