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话本小说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比较清新脱俗,而又影响不凡的一部。能把这么简单的故事写得优雅动人,不可不感叹冯梦龙的文学造诣之高。小说收录在冯梦龙所著《警世道言》第一卷中。故事原型来自战国的《列子.汤问》,除了两个人物战国的史书上有记载(俞伯牙的名字有杜撰)之外,其他主要来原与民间传说。

高山遇流水而成知音,实际上是每个对生活有物质之外追求的人的梦想,正是因为这个梦想那么遥远而珍贵,所以小小的关于知音故事才流传到今天。

小说开篇的诗中写道:“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写出了冯梦龙这个传统儒家文人对于世道人心深深的无奈,他一生读书写书,屡进不顺,崇祯三年,五十七岁才补了贡生,六十岁出头到福建山里做县令,可是文人和官场之间隔着一片望不到边的世俗之海,同时大明朝风雨飘摇,冯梦龙为国尽心尽力,而又只能随明朝的大厦一起倾覆。

为了让这段友情更深刻,冯梦龙将书中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人的身份设定得非常悬殊,一个是晋国大夫,一个是楚国樵夫,两人在楚国的大河山岸边因琴声而相偶,正应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主题。一开始,非常巧妙的隔空交谈,交淡的内容由浅入深,俞伯牙从一开始的不屑转为惊叹,最后为这山野村夫钟子期折服,两人互相掏心窝子,这样的场景确认让人非常羡慕。

分别之时,依依不舍,约定来年再会,来年俞伯牙远途而来寻钟子期,却没有等到知音,这个悬念的设定也是非常好,在山路上出现一个老农,俞伯牙能过他才明白,钟子期已经故去,而在故去前交待家人要葬在与俞伯牙约定再会的地点。

高潮是俞伯牙坟前摔琴谢知音,将情感暴发出来,让人感动唏嘘。

这么一篇短短的小说,之所以被人们铭记,流传,确实寄托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美好的社会结构的向往,可惜,这样普遍的无保留的信任关系,人类还没有出现过,所以才众生才有知音难寻的感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