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平整的青石路面蜿蜒连绵;五颜六色的虞美人迎风招展;挖掘机正挥舞机械臂,为即将到来的更多树木刨出落脚点……昨日,小编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项目点,森林绿道、绿化造景均已初见效果,俨然一派全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景台景区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按照建设公园城市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示范性项目,位于高新区丹景乡与简阳市武庙乡交界处。

这里是成都推进“东进”战略的重要区域。登上丹景台,近可以看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远可以眺望空港新城、简州新城、三岔湖等项目,事关“东进”全局。

目前,丹景台景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年底,市民游客便可到此游憩、观景、休闲度假了

项目名片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位于高新区丹景乡与简阳市武庙乡交界处。项目分首期核心区、中期拓展区、远期外延区三期实施建设打造。其中,核心区建设内容包括展览馆、标志性眺望塔及亭、特色驿站,以及展览馆周边半径0.6公里范围内的景观提升、上山道路改造及道路沿线景观提升工程等。

核心区建设启动

尊崇自然“就地取材”

从市区驱车前往,经第二绕城高速,大约1个小时便来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一路上交通十分顺畅。

途经山间一段陡坡,便行驶到了丹景台景区。放眼望去,粉色、红色、白色,各色虞美人已经在道路两旁扎稳了根,等待观赏的游人。一旁的岩壁自然地生长着七里香、圣厥,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植物。

进行生态化的处理,这便是我们打造这一区域的理念。”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饶小铭告诉小编,用自然的手法处理,不着人工痕迹,流露出原生态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样的“原生态”手法,在丹景台景区的建设打造中随处可见。在造景上,多选取乡土植物,就地取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景观。沿绿道拾阶而上,景区观景台区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届时将建成展览馆、标志性眺望塔等。

不仅如此,整个核心区域还将建设亭、特色驿站,以及展览馆周边半径0.6公里范围内的景观提升、上山道路改造及道路沿线景观提升等。“除了核心区,还将逐步启动拓展区和外延区建设。”饶小铭介绍,拓展区建设内容为展览馆周边半径0.6至2公里范围内的景观提升工程,包括增绿增景、建筑风貌改造等工作。外延区建设内容为规划展览馆周边半径2至5公里范围内的景观提升工程,包括低密度特色建筑群式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增绿增景、建筑风貌改造等工作。

整个项目采用全球征集方案的模式,邀请全球顶尖设计团队对整个景区的产业定位、规划编制、建筑风貌、景观提升等内容进行了高水平的规划和设计。”饶小铭表示。

打造观景台“样板”

600米绿道示范段形成

丹景台景区打造的重要意义之于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而言,在于它的“样板性”。今后,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打造13个观景平台,而它们的建设手法和思路,都将以丹景台景区作为参考。

13个观景平台是如何选择的?饶小铭介绍,主要分为山脊主要观景点和半山主要观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脊主要观景点,即在海拔900米以上的山脊制高点,选择视野开阔、地势平坦、风景秀美的观景点,建设5处主要观景平台,通过山脊森林绿道进行串联,实现高处远眺山水林城。

半山主要观景点,主要在海拔600-900米的半山,选择视野通透、可达性强、特色鲜明的观景点,建设8处主要观景平台,通过半山森林绿道进行串联,实现多点近览双城胜景。“这些观景台的建设打造,都将以丹景台景区作为参考。”饶小铭表示。

参观中,小编注意到了这种“参考”的“影子”——森林绿道。目前,丹景台景区已打造形成了600米的二级绿道示范段。森林绿道依山就势,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路段也设置了不同的铺装材料。平整的沥青段面和不规则的石块铺装段面无缝衔接,边缘辅以木桩作为护栏,颇有乡村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整个森林绿道将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打造成综合性的森林绿道,以登高观光、生态产业、交通连接为主要功能。“绿道将与驿站建设结合起来,让游客既能在山上观景,又能在附近驿站小憩。”饶小铭说,不仅如此,未来还将逐步考虑引入体育运动项目等,呈现一个综合配套功能完善的景区。

丹景台景区森林绿道的打造,是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道打造的一个缩影。根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森林绿道规划,到2035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全面建成 “一轴两环、三廊七径、百驿多点”的层级清晰、功能完善、通山达水、景观各异的800公里森林绿道体系。

转载自成都日报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