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海淀区文化资源全国之首,

140多所小学,大部分全国排名靠前,

中关村二小位列第17。

前年底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以及校方的处理态度,

让它成为全国最聚焦的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级的儿子在厕所被一同学用盛满粪便纸巾和尿液的垃圾桶扣在头上,

回家后情绪失控母亲才知道儿子不止一次在校被几个同学欺负了,

孩子被北医六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学校老师将此事定性为孩子之间“过份的玩笑”,要求母亲放弃“处理惩戒施暴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相关诉求。

没几天,网上又出现了所谓的“事件真相大反转”,指责孩子母亲将一件小事肆意放大,

就在吃瓜群众观望事态发展的当口,

校方发布了一则声明,通篇只有结论和态度,没有对该事件核心事实的说明,

更没有关于学校如何“客观、公正地处理”的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抑制不住的官腔,让大家本能地选择了相信母亲。

翻译一下声明的潜台词:

一、我校很牛逼;

二、事件已妥善处理;

三、不要再妄议我校,分分钟可以起诉你;

四、这是我们的家事,别干涉内政”。

这只是闹大了的,

类似的校园霸凌事件,

不同程度地,每所学校都不可能避免。

不少父母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只是选择性地遗忘了曾经的不堪和小心翼翼。

成人世界里,社会规则的约束和虚伪,让霸凌更为隐性,

成人的承受能力,也不再那么脆弱。

小朋友还没学会掩饰,他们的世界,赤裸裸得多,更趋向于动物世界,弱肉强食。

父母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怂,越来越容易受欺负,

具备受虐体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好孩子要听话

好孩子要听话,爸爸妈妈说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怎么都是为了你好,

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老师喜欢乖孩子。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最终解释权归自己,这样能少很多麻烦,很省力省事。

孩子不断被灌输后体会到,听话和乖巧能获得很多眼前的好处,

天性中质疑和反抗的精神逐渐消失,

第一次被欺负时,不懂得要反抗,也不懂该怎么去反抗,本能地退缩,

第二次第三次后,胆子会越来越小,

欺负者,自然更加得寸进尺,

恶性循环。

2

在外面要老实,不要惹事,不要发生冲突让自己吃亏

爸妈爱这么说,同样是省事的想法,

孩子并不懂得“惹事”的包含了哪些,会认为任何跟学习无关的事情让爸妈知道就是惹事,

会害怕跟同学发生矛盾起冲突,

如果被人欺负了,也怕被爸妈知道了会责骂。,

反抗,也是惹事。

孩子真遇到事情吃亏了,爸妈也只是带着孩子找对方家长找老师,自己出面解决,因为这样,省时间,

孩子不知道以后遇到同样问题该怎么解决,自然养成了依赖爸妈出面的习惯,

时间长了,变得只会越来越忍让,进而越来越懦弱。

3

别人欺负你,你也打回去

看似培养孩子的刚性,却不知道,被欺负的孩子,恨不得马上学会十八般武艺,漂漂亮亮地打回去呢,

但是,打不过啊,或者,反击了却吃了更大的亏。

才变得认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爸妈这时候会恼羞成怒,怪自己的孩子“真没用”,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会借题发挥“谁叫你不好好学习,活该被人欺负”,

孩子因此变得越来越没自信心,受委屈了,也更不可能跟爸妈去倾诉了,

只能将一切压抑在心中,

很容易就形成一辈子的阴影。

4

少出去玩,你只要好好学习,成绩好就行了

不给孩子单独出去玩的机会,无法真正接触社会,孩子永远生活在有爸妈陪同的环境,做什么都在被指点下,

培养不出孩子跟成人、孩子跟孩子间独立相处的能力,

接触不到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更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提高了,

自然也不可能帮助孩子培养意志、调整行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类孩子,遇事本能就束手无策,遇到压力就退缩,依赖让爸爸妈妈来解决。

5

有问题就找老师

小朋友的老师,大多是90后左右的年龄,

自身心智都还不怎么成熟,

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来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班级30个学生,关注度在每个学生身上平均5分钟 就是150分钟,要花去2.5小时,

每天睡眠8小时,备课2小时上课平均2小时,上下班路上、吃喝拉撒、午休时间4小时,

在剩下那点时间里,要安排补课赚外快、个人其他爱好、谈恋爱、处理家务事(已经结婚的要处理的事情就更多了),

还要忙着刷手机,哪样会嫌时间多?

这2.5小时,该安插在哪里?蜻蜓点水的关注,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真有问题的孩子,你就是把2.5小时全用在他一个人身上,也未必够吧?

这还是建立在预设老师是尽职并且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下。

教育二字,老师们能做到教已经很不容易了,育,很多只怕自己都还不合格。

当孩子受到欺负,为了省事,有的各打五十大板,有的有个表面的处理结果就草草了事,

这件事,对老师来说,只是1/30的事,

对孩子自身来说,却是100%的大事,

意识到找老师没用后,

往往也不敢找爸妈倾诉,同样也只会将委屈放在心里,遇事只会越来越委曲求全。

父母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将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了怂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