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袄巾抗金起义是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1211年)至金朝末年,山东、河北农民反抗金朝统治的起义。

宋金战争以来,金朝对汉族人民的剥削压迫日趋严重。蒙古攻金以后,北方人民又遭蒙古军的蹂躏,激起了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反抗金朝腐朽统治。较大起义有山东益都的杨安儿、潍州(今山东潍坊)的李全、沂蒙山的刘二祖、河北的周文元等。皆衣红袄,故名红袄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大安三年十一月,杨安儿与张汝楫在益都聚众起义,攻打附近州县。次年五月,刘二祖在泰安聚众起义,攻掠淄(今淄博西南)、沂(今临沂)二州。金贞佑二年(宋嘉定七年,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向蒙古乞和后,集中兵力镇压山东各地起义军。金宣招使仆散安贞击败杨安儿于益都城东,杨安儿率部转至莱阳,莱州守将徐汝贤以城迎降,杨安儿军势得以复振,后进军登州(今蓬莱),刺史耿格交纳州印,郊迎杨安儿,并发帑藏慰劳义军。杨安儿遂建立反金政权,改元天顺,众至数十万。继而攻下宁海(今牟平),进兵潍州。方郭三据密州(今诸城)起兵响应,进攻沂、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二州。潍州的李全,人称李铁枪,亦起兵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扼穆陵关(今沂源东),欲取益都。七月,金仆散安贞以仆散留家为左翼,安化军节度使完颜讹论为右翼,攻杨安儿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军将领徐汝贤率众10万攻昌邑东的金军,被仆散安贞击败;义军将领棘七率4万众阵于辛河,被仆散留家击败;金军进至莱州,义军将领史泼立以20万兵阵于城东,仆散安贞先遣仆散留家以轻兵进攻,继而挥诸将继进,大败义军,歼其军近半。仆散安贞以重赏招降杨安儿不应,遂以曹全诈降徐汝贤,暗遣勇士30人入城为内应,大军继至,奋勇登城,复破莱州。徐汝贤遇害,杨安儿脱身,耿格、史泼立皆降。后杨安儿乘舟入海遇害,所部由其妹杨妙真统率。三年二月,仆散安贞招降刘二祖被拒,乃派兵攻打刘二祖的据点-一大沫。红袄军千余人迎战,金提控没烈自北门闯入,另一军攻红袄军水寨,红袄军5000余人战死,刘二祖受伤被俘杀。部将彭义斌率余部转战失利,投归李全。四年二月,杨安儿、刘二祖另一余部,在兖州泅水人郝定领导下,逐渐集结发展到数万人,相继攻下兖州、滕县(今滕州市)、单州(今单县)、莱芜(今莱芜东北)、新泰等10余州县,自称大汉皇帝,设置百官。五月,仆散安贞前往镇压,连战皆捷,郝定损失数万人,后退回泗水被擒,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被杀。杨妙真率余部与李全在磨旗山(今莒县东)会师,结为夫妇,合并成一支强大义军。后于金兴定二年(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归宋。河北真定(今正定)周元儿义军,于金贞佑三年九月,攻克深州(今深县)、祁州(今安国)、束鹿(今深县西)、安平、无极等州县。四年,遭真定府金军镇压,周元儿及红袄军500余人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上述几个大的起义外,山东、河北各地,还遍布着大小不等的起义军,不断给金朝以打击。杨安儿、刘二祖失败后,各地义军相互团结,前仆后继,此伏彼起,"官军虽讨之,不能除也。"